一大群來自阿根廷和烏拉圭屬於不同猶太教派的猶太教徒,為普世博愛運動會長傅瑪利(Maria Voce)在南美洲南部與運動不同層面接觸的一連串流程展開序幕。
這次聚會在阿根廷外交部豪華的聖馬田大樓金碧廳舉行,同時禮儀部袐書署的高層人士也藉此熱烈歡迎傅馬利的蒞臨。
在這種場合上自然會想到是一個很形式化的聚會,然而,由於與阿根廷不同猶太教團體的成員已建立一份深厚的友情,於是令當晚的聚會轉化為家庭團聚與弟兄交談的時刻。副秘書長若望·藍達布魯(Juan Landaburu)大使在致歡迎詞的總結上強調,阿根廷(Argentina )的不同宗教交談(dialogo interreligioso )確實是國家真正的政治。隨後,一連串的發言都是回顧普世博愛運動與當地不同的猶太教徒團體建立友誼與展開交談的各個階段。絲婉娜·查敏(Silvina Chemen)女經師闡述:「你的猶太兄弟在你面前,帶著我們的面容、我們的歷史、我們的志向。」保羅·華沙斯基(Paul Varsawsky)則突出要返回聖經所留存的訊息,並強調金科玉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重要性,這就是三個一神論的宗教的核心。其他嘉賓的發言也是側重這幾年來所舉行四次猶太教與基督信仰研討會(simposi ebreo-cristiani )的效果。上一次是去年8月在阿根廷主辦;另外,在布誼諾斯艾利斯250公里外的李雅永久瑪利亞之城( Mariapoli Lia, )所舉行的和平日已有12年歷史。盧嘉勒(Chiara Lubich)初期其中一位同伴李雅(Lia Brunet)在推動普世博愛運動對談的工作上功不可沒。
在多次的聚會中他們都引用盧嘉勒於1998年到訪阿根廷在聖約信徒(B’nai B’rith)廳中點燃起猶太教的燈檯的情景,在那一刻盧嘉勒邀請大家訂立互愛的盟約。
傅瑪利回答他們的兩條題目,藉此加深認識某些主題,例如:盧嘉勒不在,藉著傅瑪利怎樣可以繼續發展普世博愛運動?傅瑪利回答說:「盧嘉勒帶來合一與共融靈修……,為能夠活現出來最少需要兩個人,因為要求一種既有來也有往的互愛。不只我一個人繼承盧嘉勒的工作,因為我感到整個運動的成員與我一起去面對,所以要肩負這項任務,也包括你們每一位在內。我認為我們可以在盧嘉勒已展開的道路上一起進發。」
另一條問題是:我們怎樣可以避免在交談上只局限於專家的範疇呢?她說:「有必要視那位在我們身邊的近人為兄弟,於是就如一條鎖鏈使我們串聯起來,藉此我們可以與所有人接觸,克服困難,排除一直以來的偏見。我們要在我們之間達致信任,消除猜疑,真心彼此愛護……,因而幫助我們影響整個社會。」
然後,傅瑪利在大家的掌聲中總結說:「我們都是同一個大家庭的一份子,因為我們是天主的子女,我們應當走向祂,但我們必須團結一致地走向祂。」聚會結束時,大家一起擁抱,並唱出《聖詠》第133首:「看,兄弟們同居共處,多麼快樂,多麼幸福!往往如同弟兄姊妹相聚一起,誰也不願意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