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落實的福音:我們並不孤獨
我們不是孤兒,自生自滅,而是天主的子女,祂關心我們每一個人。這個重大消息呼喚改變思想,重新思考所交托給我們的使命:照顧世界及其所有的民族。
[全部資料]普世博愛運動初期那群特倫托的女青年圍繞著盧嘉勒所展開的神性歷程,難免引起當地的市民注意,當時的人口只有數萬,此外特倫托的教會也深表關注。特倫托嘉佈遣廣場上這個『小屋』,是首個普世博愛運動中心(focolare),在這裡生活的女青年的言行舉止令周圍的人無論男女老幼都感到驚訝。在那個簡樸的『小屋』經常有窮人到訪。受戰爭拖累所引起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這些女青年簡直感到這些問題與自己有切身關係。她們甚至相信有能力去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即單凴相信福音的話所蘊含的真理。她們逐一去愛弟兄。
盧嘉勒寫道:「在所有聖言中,特别明顯的是那些按我們神恩所側重的,尤其是有關以福音精神去愛每一個近人的那些聖言,而不僅是窮人。我們讀到福音中耶穌曾說:『幾時你們為我最小的一個弟兄所作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意思是指所有人。於是我們昔日愛近人的態度和對近人的陳舊概念不攻而破!假如基督以某種形式臨在所有人身上,那麼就不能有所歧視,不可以有喜好偏愛。於是把人們類分的人性概念都煙消雲散,同胞或外族;年輕的或年老的;漂亮的或醜陋的;討厭的或可愛的;富裕的或貧窮的,每人背後就是基督,基督臨在每個人身上。每個弟兄切切實實是『另一位基督』,假如他的靈魂充滿恩寵。又或者某人仍然遠離基督,然而他同樣是『另一位基督』,是一位在進展中的基督。」
盧嘉勒繼續:「這樣的生活令我們發覺,近人是我們到達天主的途徑。甚至可以說,弟兄猶如一道拱門,有必要經過它來與天主相遇。從運動起初的日子開始,我們已有這份體驗。經過整天不斷去愛弟兄,到了晚上,晚禱時或收斂心神之際,能够找到與天主何等深厚的契合!誰給予我們那份慰藉?內心那份如此煥然一新,來自上天的撫慰?不就是基督在履行祂在福音中的應許嗎?『你們給,就會給你們。』(路6:38)我們整天在弟兄身上去愛祂,那麼,現在是祂來愛我們。這份內心的恩賜為我們帶來莫大裨益!這些都是靈修生活初步階段所獲得的經驗,體驗到並非來自世間的那個國度的現實。於是,我們在這條由天主聖神給我們顯示的非凡途徑上行走,愛弟兄就成為我們靈修一個嶄新的重點。」
我們不是孤兒,自生自滅,而是天主的子女,祂關心我們每一個人。這個重大消息呼喚改變思想,重新思考所交托給我們的使命:照顧世界及其所有的民族。
[全部資料]意大利波佐利(Pozzuoli)的女子監獄有人滿為患。以包容和大公的對話名義,開設了一家小小的香皂和香水店,為幫助囚犯發現她們的尊嚴作出貢獻。
[全部資料]本月的福音聖言鼓勵我們彼此關懷。以下是全球各地的簡要見證。
[全部資料]克萊姆·弗里奇在1969年成立了RIDIX——義大利皮埃蒙特地區機械行業的主導企業。共融是這家企業成功、發展和快樂的決定性因素。
[全部資料]這是一段皈依的時期,最主要是從我們的自我中解脫出來。讓我們遵循德國亞琛已故主教韓民立(1929 – 1994年)的幾點看法,有助我們善度四旬期。
[全部資料]年輕人口佔絕大多數的國家,為求小型的生產創業而將儲蓄轉為貸款,而這樣也成為了經濟上革新的標竿。教宗方濟各為此給予鼓勵。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