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馬爾薩比特(Marsabit)地方為和平……而奮鬥
22歲的約翰斯頓.杜巴(Johnstone)年紀輕輕就得到長輩的信任。他持續不斷促進修和,透過學校的工作和舉辦足球活動解決了部族之間根深蒂固的衝突。
[全部資料]盧嘉勒其中一位初期的同伴馬莉蘭(Merilen)總是重複說:「為我們而言,每件事物都應該有它的緣由……。」為盧嘉勒初期的同伴而言,無論生活作風、衣著和擺設都具有樸實無華的特色。正如一朵美麗的花兒奧妙的地方,它只汲取所需的養料,而這樣綻放出它真實美麗之處。於是從美之中反映出真實性的光華。從各事物純樸中的和諧可以發現那能挽救世界的美感,而這樣的世界才能保存真正的美。
致狄奧亞托的書信中,關於初期的基督徒有這樣的描述:「他們在希臘人或外族人的城市裏居住,按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不同際遇生活,但他們都適應當地的風俗習慣,包括服裝、飲食和其他方面,表達出一種無與倫比和令人欽佩的社會生活方式。」
凡依附於『合一精神』的人,這一切都能反映在他們的具體生活上。例如,『瑪利亞之城中心』是舉行會議和培育課程的地方,全球已有22個度團體生活的福音小城,成立的目的旨在恢復社會上人際關係的完整性。此外,例如『萬福』中心(Ave)和『蔚藍』中心(Azur)的藝術和工藝製作;『藝術的薈萃』舉辦的聚會;又例如畫家、音樂家、鋼琴家、芭蕾舞蹈家……等的藝術作品,旨在表達天主層出不窮的新意,祂是美麗與和諧的泉源。
盧嘉勒寫道:「真正的藝術家是偉大的,人人都這樣認為,即使大家不太懂得評價藝術,然而人人都會欣賞,而且被『美感』所吸引。藝術家以某種方式接近造物主。真正的藝術家擁有各自的技巧,幾乎是不知覺的,他們利用石塊、顏色、音符,如同我們運用雙腿來走路。藝術家最集中的那一點就在他的靈魂中,他在那裏默觀他想表達出來的一種印象;一個意念。為此,與天主比較,藝術家是非常有限與渺小,因此在這兩種絕對差異的『受創造的事物』上(借助語言),藝術家以某種方式再創造出新意來,因此由別人創作出來的藝術傑作可以成爲一份真正的『再創造』,成爲令他人煥發身心的娛樂。很可惜,由於缺乏真正的藝術家,人們的消遣娛樂大部份是空洞的幻想,如電影、舞臺劇,綜藝節目等……,而往往藝術卻無空間發揮。」
盧嘉勒又說:「真正的藝術家以他的傑作透過某種方式向我們表達,但與天主的傑作,即大自然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大自然却能讓我們感覺天主是誰,令我們在大自然中窺探出造物主三位一體的印記,即物質;自然定律,差不多是大自然的福音;生命,幾乎是先前兩個合一的結果。然後,一起延續『生命』,提供天主三位合而爲一的形像,祂是一切生靈的天主。偉大藝術家的作品不會過去,藉此可以衡量他們的偉大,因為藝術家的意念以某種完美的方式,在畫布上或石塊上創造出某種活生生的事物來。」
節錄自盧嘉勒《靈修著作·一種新的創造》第一冊,新城出版社,羅馬1978年第196頁
22歲的約翰斯頓.杜巴(Johnstone)年紀輕輕就得到長輩的信任。他持續不斷促進修和,透過學校的工作和舉辦足球活動解決了部族之間根深蒂固的衝突。
[全部資料]剛果學生米切蓮·姆溫蒂珂(Micheline Mwendike)是青年運動的活躍成員之一,以克服文化與意識形態差異為目的。那種差異在她的國家裡引起了許多衝突,造成如此之多的流血事件。
[全部資料]面對毀林問題,雷蒙多(Raimundo)和艾蒂樂娜(Edilene)偕同其他家庭一起,能夠按照『願袮所讚頌』(Laudato Si)的精神,在亞馬遜森林的腹地,建立起一個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的區域。
[全部資料]以下的內容摘自坲路倫絲·吉勒特(Florence Gillet)於2018年4月3日在《羅馬觀察家報》撰寫的文章。盧嘉勒和她的早期同伴:「我們中間流溢著家的氣氛。」
[全部資料]3月3日在羅馬岡道福堡瑪利亞之城中心舉行了盧嘉勒去世十週年的紀念念活動,我們在活動結束後訪問了普世博愛運動會長傅瑪利Maria Voce,盧嘉勒如何繼續啓發她的生活。 她給我們概括了她當天的講話内容,並解釋說 – 正如盧嘉勒所說 – 天主之母瑪利亞是普世博愛運動中所有社會行動的模式和典範。
[全部資料]兩個月綠新青國際樂隊在伊比利亞半島(Iberian peninsula)由北至南的巡迴表演,與數千人相遇,尤其是年輕人。這趟旅程開啟了手足之情與希望的視野。這是今日人們所要實現的夢想。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