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一切,接納對方
從多樣的意見到失望;從錯誤到難於寬恕,在很多的情況中,我們可以體驗到彼此接納的美好。以下是一些有關二月份生活聖言「彼此接納」的簡短生活經驗。
[全部資料]普世博愛運動初期那群特倫托的女青年圍繞著盧嘉勒所展開的神性歷程,難免引起當地的市民注意,當時的人口只有數萬,此外特倫托的教會也深表關注。特倫托嘉佈遣廣場上這個『小屋』,是首個普世博愛運動中心(focolare),在這裡生活的女青年的言行舉止令周圍的人無論男女老幼都感到驚訝。在那個簡樸的『小屋』經常有窮人到訪。受戰爭拖累所引起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這些女青年簡直感到這些問題與自己有切身關係。她們甚至相信有能力去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即單凴相信福音的話所蘊含的真理。她們逐一去愛弟兄。
盧嘉勒寫道:「在所有聖言中,特别明顯的是那些按我們神恩所側重的,尤其是有關以福音精神去愛每一個近人的那些聖言,而不僅是窮人。我們讀到福音中耶穌曾說:『幾時你們為我最小的一個弟兄所作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意思是指所有人。於是我們昔日愛近人的態度和對近人的陳舊概念不攻而破!假如基督以某種形式臨在所有人身上,那麼就不能有所歧視,不可以有喜好偏愛。於是把人們類分的人性概念都煙消雲散,同胞或外族;年輕的或年老的;漂亮的或醜陋的;討厭的或可愛的;富裕的或貧窮的,每人背後就是基督,基督臨在每個人身上。每個弟兄切切實實是『另一位基督』,假如他的靈魂充滿恩寵。又或者某人仍然遠離基督,然而他同樣是『另一位基督』,是一位在進展中的基督。」
盧嘉勒繼續:「這樣的生活令我們發覺,近人是我們到達天主的途徑。甚至可以說,弟兄猶如一道拱門,有必要經過它來與天主相遇。從運動起初的日子開始,我們已有這份體驗。經過整天不斷去愛弟兄,到了晚上,晚禱時或收斂心神之際,能够找到與天主何等深厚的契合!誰給予我們那份慰藉?內心那份如此煥然一新,來自上天的撫慰?不就是基督在履行祂在福音中的應許嗎?『你們給,就會給你們。』(路6:38)我們整天在弟兄身上去愛祂,那麼,現在是祂來愛我們。這份內心的恩賜為我們帶來莫大裨益!這些都是靈修生活初步階段所獲得的經驗,體驗到並非來自世間的那個國度的現實。於是,我們在這條由天主聖神給我們顯示的非凡途徑上行走,愛弟兄就成為我們靈修一個嶄新的重點。」
從多樣的意見到失望;從錯誤到難於寬恕,在很多的情況中,我們可以體驗到彼此接納的美好。以下是一些有關二月份生活聖言「彼此接納」的簡短生活經驗。
[全部資料]學校位於阿庫姆(Akum),與尼日利亞接壤,操英語的喀麥隆境內。整個村子發現福音真是言而有信。
[全部資料]儘管一對墨西哥籍夫婦的家庭背景都有創傷,兩人之間的關係都出現了嚴重的危機,但他們還能夠互相寬恕,重新開始。
[全部資料]左丹尼從慈悲的視角來看《聖母讚主曲》,突出其革命性的潛力。福音的理想在社會、政治及靈修方面得到解讀,顯露其準則。
[全部資料]南韓普世博愛運動的各分支自1967年以來便投身各個領域,實行和衷共濟的行動,證明了他們勤勞的創造力。他們是意志堅定的人,又熱愛和諧。 以下是他們前幾個月的活動全景。
[全部資料]教宗方濟各在《慈悲面容》詔書上宣佈12月8日,即始胎無染原罪聖母瞻禮的日子,在羅馬隆重舉行『慈悲特殊禧年』開幕典禮。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