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盧旺達人
哀悼20年前盧旺達大屠殺的肇始,政府推行「我是盧旺達人」的運動,重新發現團結人民的道路,在國家墓地上埋葬屠殺的遇害者的舉措。以下是萍娜的分享,一個和平的標記。
[全部資料]普世博愛運動的核心成員:為合一而奉獻一生
普世博愛運動的核心成員顧名思義就是運動的核心,他們生活在普世博愛運動(Focolare)中心,(譯者按:意大利語Focolare是指火爐)一個平信徒的團體,組成普世博愛運動的所有實情的核心。他們致力保持普世博愛運動中心的愛火旺盛不熄。
男女核心成員都有自己的專業或工作,他們在團體内生活財物共通。他們愛慕天主,向天主奉獻一生,並確信祂的愛。核心成員為跟隨天主,離開他們的父母、親人、家鄉,為致力實現耶穌的祈禱:「願眾人合而為一」。
到處都能看到他們的蹤影,他們中有人在聯合國內工作;又或者在照顧病人;或在大都市周邊幫助窮人;或在工廠、在『最前綫』的領域、高樓大廈、貧民窟、鄉村、首都不等。按福音的這句話「那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相聚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核心成員希望保有耶穌親臨在他們中間。
這種與天主契合的經驗是他們建立和平橋樑的動力,在黑暗中燃點希望的明燈;以愛來回應暴力。每一種分裂,每一種隔閡都猶如磁鐵一樣吸引著他們,恰恰是這些境況正急切需要合一,他們需要爲此付出自己。
全球83個國家已建立起742個普世博愛運動中心,一共有7160位男女核心成員來自不同國籍、種族與宗教信仰。
從盧嘉勒在《現代引人入勝的理想》的文章中的描述,可以令人聯想起核心成員的生活:「現代引人入勝的理想,躋身於人群中卻可以默觀高超的生活……。我想多說一句,讓自己消失在人群中,為給他們帶來神聖的氣息,令他們能參與天主在人類身上的計畫,在人群身上投下絢麗的光亮,但同時與近人分擔他們的恥辱、饑餓、打擊、短暫的歡樂。」
某些男核心成員為服務普世博愛運動而晉升為神父。
這種愛火也感染已婚人士,他們忠於自己已婚的身份,並徹底選擇生活福音,而同時身為普世博愛運動的核心成員。第一位已婚的核心成員是左丹尼(Igino Giordani)又名Foco。
當夫婦二人都分享核心成員同一的生活,他們便建立起家庭式的普世博愛運動中心,按家庭本身的狀況,夫婦隨時做好準備,為運動的需要而搬遷到世界上任何一處,他們的臨在將有助於其他地方建設合一的根基。
普世博愛運動核心成員的生活要求徹底的奉獻精神,也不會缺少困難與失敗,但對核心成員而言,這些困難與失敗猶如他們的原材料,從而能對天主說,他們在合一的努力上,天主就是一切,而他們是虛無。可是有天主同在,一切都能成就。
核心成員的聖召和生活源自普世博愛運動的創辦人盧嘉勒,她這樣界定普世博愛運動中心的生活:「……它是納匝肋聖家的肖像,就是在世俗中過共同生活,成員中有守貞的,也有已婚人士,即使他們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然而大家都是完全奉獻給天主。」
哀悼20年前盧旺達大屠殺的肇始,政府推行「我是盧旺達人」的運動,重新發現團結人民的道路,在國家墓地上埋葬屠殺的遇害者的舉措。以下是萍娜的分享,一個和平的標記。
[全部資料]不要忘記今天一些人才慶祝東正教的聖誕節。來自俄羅斯教會普世博愛運動的年輕核心成員尼庫拉(Nikolay)分享他的一些傳統生活。
[全部資料]40位藝人譜寫了18首樂章,為那些因2010年地震而流離失所的居民重建房屋計劃而籌款。
[全部資料]一個熱切追求上主的人 (1926年7月8日 -2017年1月12日)
[全部資料]很多人都信賴他的指引。正當教會慶祝世界患病日之際,我們也在他去世一個月後,特別懷念他。多年來他身體行動不便,但他的生活卻是一個典範。
[全部資料]在提比臨(Tibhirine)隱修士和克維理主教(Bishop Claverie)屠殺事件的20年後,曾經在特萊姆森(Tlemcen)與他們相識多年的一位男核心成員安東尼亞(Giorgio Antoniazzi)憶述,他們共同的選擇是忠於福音。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