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 rabbino Kronish: Pace ora! Pace dopo!
傅瑪利聖地之旅的行程緊密,其中也包括了在耶路撒冷與屬於猶太教和回教傳統的人士會面,旨在重申在各個層面上致力對談的心志。今天我陪同她開始第一個的約見,與以色列宗教間協調委員會ICCI (http://english.icci.org.il/)的始創人兼會長科尼舒拉比(Rabino Kronish)見面。
約見的時間為下午三時。科尼舒拉比親自表示普世博愛運動已是『老朋友』!
以色列宗教間協調委員會的辦公室位於離開耶路撒冷市中心不遠的一個區域,通往白冷的舊路上,目前仍然交通繁忙,十分熱鬧。
1991年1月16日,波斯灣戰爭爆發前夕,剛巧是以色列宗教間協調委員會成立的日子。當時以色列境内人心惶惶,人們都戴上防毒面罩,擔心戰爭一觸即發。就是在拉提斯伯納(Ratisbonne)中心,恰恰是我今天上午參觀的地方,當年在該中心的一個地下室內,有幾個對談的人士人相約見面。雖然當時有戰事,但他們決定要為這個有需要的世界謀求和平。
這個中心有多層次的工作範圍,但主要是為青年與婦女服務。事實上,中心的目的是要培育和平的精神,旨在營造一種基本的觀念,意識到存在紛爭(科尼舒拉比所指的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糾紛),即使無法輕易一一解決,但總可以為明天的和平而工作。為此,他們的口號不僅是現在要和平,將來也要和平!為此,必須讓年輕的新一代也開始去認同他人;去聆聽他人;去發現他人的優點。最後,不敵視異己,而是猶如一位近人去看待並接受對方的差異。
20年來,以色列宗教間協調委員會已累積豐富的經驗,為以色列境内的回教徒、猶太教徒和基督徒的青年及青少年提供培育課程,只有百分之五半途放棄課程,其餘大部份都能完成,就是他們感興趣與努力的標記,也是希望的泉源,因為已經有數以千計的人因這種新的視野而獲益。
科尼舒拉比坦言告訴傅瑪利今天的社會與昔日1991年有天壤之別。當時和平已經很接近,似乎已經有實現和平的可能性,但今天和平似乎遙不可及。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一點,但卻不可失望。同樣,傅瑪利也分享普世博愛運動在培育方面做出的努力,又提到在意念和方法上,運動與以色列宗教間協調委員會不謀而合。科尼舒拉比希望我們繼續合作,尤其是在青年與青少年方面著手。
卡塔蘭諾撰 (節錄自《新城》)
詳情請瀏覽www.cittanuov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