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多倫多

 
普世博愛運動會長首次到訪加拿大。

https://www.focolare.org/wp-content/uploads/2011/03/20110316_attesa_aereoporto-3-e1300743163830.jpg

3月16日,多倫多國際機場洋溢著歡樂的氣氛,當地的普世博愛運動的代表熱烈地歡迎會長傅瑪利與協同會長方樂德,並送上一束名貴白色與黃色的鮮花。同時飄揚著具有加拿大特色的紅色楓葉國旗,都一一表達初次見面熱情高漲的氣氛。然後,大家互相熱烈地擁抱與問候。

不同膚色的成員立刻顯出普世博愛運動在加拿大的團體實際上一直具備多元文化與種族的特色。居住在加拿大無數的移民來自超過150個國家。許多的民族走在一起,但人人都感到被接納,組成一個以客為主的國家。1976年由於移民政策放寬,於是非歐洲國家的移民大量湧入。

由於最近日本的大災難,特別在這裡的日本人都深切關注,即使他們的子子孫孫都已在這裡生活多年,也組成加拿大部份的人口。同樣,其他國家發生慘劇,相應的移民都有切膚之痛。的確,在機場這種歡迎的方式,具有加拿大人的民風。三千四百萬的人口中,百分之九十集中居住在僅有160公里長的地帶,即沿著與美國接壤的廣闊地方,即使加拿大的面積達一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

事實上,正由於不同的國籍、種族、文化、宗教的人士一起雜居,加拿大不得不成為一個高度尊重個體的試驗場,尤其是發現越來越多國家,由於移民雜處而引致悲慘的境況、戰爭、極權體制的鎮壓等。

多倫多市的人口約五百萬,都分別屬於一百個以上的種族組別,正由於具備這種有利條件,可以首先幫助大家認識加拿大。傅瑪利到達的第二天,前往離多倫多市只有140公里外的尼加拉瓜大瀑布,觀賞壯觀與宏偉的自然景色。

繼任盧嘉勒(2008年3月14日去世)當會長的傅瑪利讚歎地說:「我可以用安寧來形容這個國家。加拿大給我的印象是地大廣闊,一望無際,還有引人入勝的自然風光和熱情的民風。同居雜處的種族卻組成一個國家,正表達出一份深邃和睦的精神。」

加拿大的天主教徒約有一百萬,佔人口百分之四十三。然而,世俗化的趨勢急劇上升,政府又除消在公共場所上每個宗教的標誌,允許輿論排斥宗教,為此,國家與教會的關係比較緊張。

正處於這樣的社會情況下,普世博愛運動與合一的神恩引發徹底轉化的動力。1961年,盧嘉勒的初期同伴施婉娜(Silvana Veronesi)與祖兒溫露楚(Giò Vernuccio)首次踏足多倫多,與一小撮的人見面。1964年,已形成一個普世博愛運動的小團體。1967年正式成立普世博愛運動中心。兩年後,男中心也相繼誕生。

這僅僅是一個開端!幾天後,傅瑪利與方樂德將有更多機會認識加拿大的團體。

羅里格(Paolo Lòriga)撰

另外可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