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icial International Website普世博愛運動
Official International Website
    • 聯絡我們
    • 盧嘉勒
      • 盧嘉勒的生平
      • 合一的靈修
      • 神恩的體現
    • 普世博愛運動
      • 沿革
      • 行動規劃
      • 一個民族
      • 聖召與使命
      • 組織
    • 對談
      • 天主教會
      • 各基督宗派
      • 各大宗教
      • 無特定宗教信念的人士
      • 文化
    • 事業與活動
      • 藝術與演出
      • 福音小城
      • 參與社會性事務
      • 瑪利亞之城
      • 傳播媒介
      • 培育與學習
    • 新聞界專欄
      • Focus
      • Press releases
      • Dossier
      • Media Monitoring
      • 多媒體欄目
      • Contact Us
    你現在的位置: Home > 藍德雅(Natalia Dallapiccola)

    藍德雅(Natalia Dallapiccola)

     
    2011年4月1日
    從特倫托直至到達天鄉總是第一個跟隨盧嘉勒. 藍德雅(1924年6月27日—2008年4月1日)在東歐傳播合一的理想和在各大宗教交談上功不可沒。
    4

    藍德雅曾答應盧嘉勒說:「無論生與死,我總與你一起!」這話應驗了!1943年,她跟隨盧嘉勒,成為盧嘉勒的第一位同伴。盧嘉勒於2008年3月14日去世,不久,同年4月1日,藍德雅成爲第一位跟隨盧嘉勒抵達天鄉的同伴。

    1924年6月27日,藍德雅出生於特倫托山區的福納冊(Fornace),後來,她與家人搬到特倫托市。1943年6月,藍德雅認識盧嘉勒,當時由於藍德雅父親剛去世,又爆發戰爭,她正處於生命的低谷中,被迫輟學,開始工作以幫補家計。她分享說:「為我而言,音樂、大自然、友情逐漸失去它們的價值。我感到在黑暗的深淵中,甚至認為愛再不存在世上。」

    盧嘉勒與藍德雅分享她的重大發現『天主是愛』:「……但假如愛是世上最美麗的東西,那麽,那位創造愛的天主該是如何的美好?」盧嘉勒的說話,外在與內在的和諧,深深打動藍德雅。她親口說:「我感到被提升到天主前,看到我過去一生的喜與悲,如同由天主的愛以一條金線串連起來,我心中肯定天主無限地愛著我。天主無限與個別的愛完全改變我的一生。」

    藍德雅與盧嘉勒在特倫托嘉佈遣廣場開始第一個普世博愛運動中心,隨後,她又跟隨盧嘉勒到羅馬。

    鐵幕——1962年,鑒於萊比錫(Lipsia)的醫護人員逃往西方,缺乏人手,在當地的主教呼籲下,藍德雅與其他的核心成員醫生到當地的天主教醫院服務。藍德雅在每一個環境下,都支撐著那些與她分享建設合一使命的人。她這份生活見證令人驚訝,並且在鐵幕後也能顯出其『感染力』。「史塔西」東德國家安全部的秘密警察檔案中記錄:「Fucolar運動的計劃,雖然國籍意念不同,但致力營造一種強烈的宗教合一。」那是在人與人之間傳遞的一股愛的暖流。

    各大宗教交談——由於藍德雅身體欠佳,1976年返回運動的總中心服務。1977年,盧嘉勒到倫敦的市政廳(Guildhall)接受譚烈頓宗教進步獎(premio Templeton),在場的不同宗教的代表對普世博愛運動的創辦人盧嘉勒的靈修經驗深表興趣,於是就標誌著在運動內展開各大宗教交談的起步點。

    盧嘉勒在倫敦打電話給藍德雅,馬上交托她這個新里程的任務,盧嘉勒說:「你去愛他們吧!」於是藍德雅在各種場合上把握一切機會這樣做,例如:她代表盧嘉勒出席世界宗教和平議會的全體大會。藍德雅與世界不同宗教的領袖建立一份深厚的關係,包括猶太教、回教、印度教和佛教等。她就是這樣為盧嘉勒與他們的見面和日後的發展鋪路。

    靈修的培育——從一開始藍德雅已特別深入地生活合一的靈修,並肩負起給運動的成員提供靈修培育的重大使命。由於藍德雅由始至終恆常和徹底地以活潑的愛對待人人,因此盧嘉勒給藍德雅起了一個別名“Anzolon”,(在特倫托的方言裏,就是天使的意思)。

     

    • Recommend on Facebook
    • Tweet about it
    • Tell a friend
    Share this on WhatsApp

    点击这里取消回复。

    評論的守則(500)

     

    Feedback

    1. Pablo
      2015年5月5日 at 10:03

      Article excellent! est-ce qu’il n’y a pas un livre sur sa vie?

      回复
    2. Monica Mongodi
      2014年4月1日 at 11:35

      Oggi nel giorno del tuo anniversario un GRAZIE sale al Cielo, con l’impegno rinnovato per vivere affinché tutti siano uno.

      回复
    3. Rosalia
      2014年1月22日 at 16:59

      La vita di Natalia mi appare come un costante inno di amore e di lode a Dio.
      Sul nulla della creatura (un nulla che è tutto amore) traspare e opera la grandezza di Dio.
      Mi spinge a fare un profondo esame di coscienza ed esige una vera conversione.

      Grazie Natalia!!!

      回复
    4. Giuseppe (Beppe) MOSCHELLA
      2013年4月27日 at 19:51

      Di Natalia ricordo la disarmante semplicità ed umiltà. Un mattino appena arrivata al centro Mariapoli dov’era in corso un incontro internazionale con amici ebrei, mi disse: “ieri sera durante l’esame di coscienza mi sei venuto in mente perchè forse ieri sono stata poco delicata con te e non ti ho amato abbastanza..ti chiedo scusa e voglio insieme a te ricominciare un nuovo giorno nella carità e nell’unità piena!” Questo era Natalia un modello di santità….una focolarina al 100% un vero Angelo.

      回复

    另外可以瀏覽

    盧嘉勒:勇於面向新紀元

    2018年11月24日
    盧嘉勒:勇於面向新紀元

    盧嘉勒於1959年寫的一篇文章已憧憬着未來世界的國土與國土之間川流不息的仁愛。

    [全部資料]

    向無限起步

    2018年11月1日
    向無限起步

    天主教會慶祝諸聖節。盧嘉勒的一篇默想告訴我們,聖人們才真正知道什麼是愛。

    [全部資料]

    假如我們合一,耶穌便棲身在我們中間

    2018年10月20日
    假如我們合一,耶穌便棲身在我們中間

    普世博愛運動其中的一個靈修要點是復活的主在我們中間。耶穌親自答應:「因為那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瑪20:18)祂的臨在是無價之寶,比任何自然、人性情感、珍貴的藝術品來得更高超卓越。

    [全部資料]
    專題管道
    經濟
    民族與國家
    靈修精神
    人物、體育、生態
    社會、藝術、演出
    文化、教育
    媒體與傳播
    政治與法律
    Tweets by @SIF_zh

    Focus

    • 日本——你們向所有人敞開心扉!
    • 世界主教會議現在才真正開始

    新聞界專欄

    • Focus
    • 新聞界專欄
    • 新聞界專欄
    • 新聞界專欄
    • 多媒體欄目
    • 國際中心

    網站服務

    • 網頁指南
    • 活动
    • 多媒體迴廊

    聯絡我們

    • 普世博愛運動
    • 聯絡
    • 编辑

    Linked sites

    • 比利时
    • 英國
    • 愛爾蘭
    • 日本
    • 西班
    • Mesoamerica
    • 荷蘭
    • 波兰
    • 塞爾維亞
    • 南美洲
    • 美國
    • 露明瑪利亞之城
    • Mariapolis Victoria – Africa
    • Mariapolis Lia – Argentina
    • 新家庭

    你現在的位置

    跟进

    • Diventa un fan
    • feed RSS
    • Tweet with me
    • Guarda i miei video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Periodico telematico del Movimento dei Focolari (P.A.F.O.M.) reg. Trib. Velletri decr. N. 11 dell’8 maggio 2006. Privacy Comments to webmaster. Questa opera è pubblicata sotto una /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s 2.5 Generic License.
    Web developed by Xcogito Graphic Design by Gabriele De Sanctis | Privacy Policy
    • RSSRSS
    • Become my Facebook friend
    • feed RSS
    • Tweet with me
    • Watch my videos
    本網站使用了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包括第三方,給您提供最好的瀏覽體驗。 您可通過關閉這標題,同意我們的程序採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確定 关于cookies的信息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