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瑪利的斯洛文尼亞之行

 
8月1日至6日,普世博愛運動會長傅瑪利與協同會長方樂德再次踏上斯洛文尼亞之行,探訪當地普世博愛運動的團體。首先讓大家瞭解這個國家的歷史。

傳統的基督信仰已於第八世紀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紮根,其實早在六世紀,福音已從摩拉維尼亞(Moravia)和潘尼亞(Pannonia即目前的匈牙利)傳到該地。幾個世紀以來,斯洛文尼亞的命運與奧地利帝國息息相關,具有深刻天主教的烙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斯洛文尼亞歸入南斯拉夫的版圖,直到1991年才獨立。

為此,這片土地既有悠久的歷史,又有深厚的信仰,但磨練艱辛也不少,因此對於福音的價值異常敏銳,從普世博愛運動的精神上便可見一斑。

1958年,東歐的一位神父參加在意大利白雲石山普米埃羅鎮(Mariapoli  di Fiera di Primiero)舉行的瑪利亞之城,於是這份精神便廣泛地,卻靜悄悄與其它的資訊一起傳播。

斯洛文尼亞的普世博愛運動(I Focolari in Slovenia):1966年,隨著第一個普世博愛運動中心在盧布亞納(Ljubljana)成立後,一個雖小卻充滿生機的小團體也誕生。1974年,陸續建立第二個中心。

在家庭之間、青年中間、堂區裡衍生一股熾熱的生命力,運動逐步成長,成為一個細小的民族。自然而然,共產政權控制人民的任何活動,也包括運動的附屬成員,然而,這股生命力卻無法阻擋。總之,1986年在布萊德(Bohinj)首次舉行假日瑪利亞之城,成為許多人生活的寫照。某些人首次與主相遇,或多年後與祂重逢。

70年代的歷史上留下難忘的一頁。紅新青國際樂隊(Genrosso)到斯洛文尼亞演唱。體育館內的演唱會擠得水泄不通,高潮在於一首以斯洛文尼亞語唱出的『瑪利亞』,自1945年起,在非宗教場合的電視上,首次播放一首富宗教意味的歌曲。

柏林圍牆倒塌後,展開了新的里程,可以在自由的氛圍下談論運動、集會等,於是紅新青與綠新青國際樂隊( Genverde)捲土重來。另外,創於70年代的新城斯洛文尼亞版(Novi Svet)以全新的姿態亮相,發行2300份。

今天傅瑪利將更瞭解運動在當地的發展情況,尤其是與天主教日益密切的合作;與其它基督宗派展開交談;又由於一些企業開放經營運作,落實共融經濟(Economia di Comunione);還有在潘尼那興建名為『希望』(Spes)的瑪利亞之城,最能表達會長傅瑪利這次之行,因為經過這些年頭的考驗與磨練,終於為這片土地帶來希望。

詳情可瀏覽新城斯洛文尼亞版Novi Svet: http://www.novisvet.si/

另外可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