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迪瓦:眾志成城的團體力量

 
非洲的一條小村莊,以福音生活作動力建設眾志成城的團體,能夠策動具體的行動,謀求公眾的利益。

哥肋(Glolé)是非洲科特迪瓦(Costa d’Avorio)的一條小村莊,位於芒市(Man)30公里外,只有1000人口,大部份都是農民,往往是沒有受過教育的。

由於實踐生活聖言(Parola di vita)所孕育的普世博愛運動小團體首先從自身出發,然後形成一個小組,所以人數不斷增加,目前村內已有70人組成這個小團體,並謀求大眾的利益推行許多的舉措。

吉伯特(Gilbert)說:「藉著實踐的生活聖言激發出具體的行動。我們不可以只聆聽聖言,然後漠不關心。每一次有客人來到我們的村莊,我們中便有人讓出他的牀給客人,自己睡在地上。一天,我們決定整體地興建『招待所』。我們自製磚塊,一邊高興地歌唱,一邊以磚塊建起牆壁。現在已有12所『招待所』,另一所正在興建中,為那些無法完成一天路程(徒步7公里,汽車30公里)回家的;或無法到達附近醫院的旅客,要在外過夜的。其實只是一些很簡陋的房舍。

另一次,我們用了獨輪手推車把一位分娩媽媽送到醫院。為此又促使我們為社群再付出,我們建設一個『小型的產房』;設置緊急所需的用品,也適用於農村的牛痘疫苗;又有一些助產護士,他們都是志願者,但我們團體會給他們送上禮物作報酬。

由於營養不足,也導致嚴重的夭折問題,不僅僅是由於疏忽大意,也是基於身為媽媽的沒有接受教育所致。我們傳統的一句諺語說:『孩子們是屬於團體的。』獲得我們在芒市(Man)設置的營養中心的幫助,我們為母親們主辦培訓班,她們一組獲得培育後,就負責去培育其他的媽媽。

我們意識到假如我們團結一致,我們可以貢獻良多。我們甚至可以改變農村文化裡那些有損人性尊嚴的惡習。

我們在耕種方面,又成立了一所『大米銀行』,儲存豐收的糧食,供應大眾所需。已經超過100個家庭利用這個銀行集資合作。在附近的某些村莊也願意仿效。

村裡有人捐出一公頃的沼澤地,我們開始耕種稻米,能幫助十二條村,可以說是一個大眾的農田。所得的收成也可以幫助衛生上的培育;或作為送兒童到醫院的運費;或其他計畫的經費,如確保在學孩童的營養。

此外,我們又生產棕櫚紅油,以增加收入,我們囤積盈餘的,以待日後困難時期之用;或看市道合適就出售。
有人給我們饋贈太陽能板條,非常適合『小型產房』之用;或發動耕種機;或送病人到大馬路上。我們接受捐贈的唯一條件是能夠促進我們之間的手足情深。

哥肋村靠自己的努力建立起的手足情誼,自然不願意失去,事實上,我們甚至懂得拒絕接受那些可能導致分裂的所謂捐贈的金錢。

最近,主教到我們的村做牧靈探訪,我們向他們這樣介紹:『由於手足情誼的精神,哥肋村的基督徒、泛靈信徒和回教徒都能夠和睦共處。』」

另外可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