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所謂聯合國總部的舉行會議,當然有國際性的講者在場,如布隆迪、巴西、菲律賓和某些美國州省的代表(波斯頓、印第安納和紐約市)50多人,其中有非政府組織的代表和聯合國不同國家代表,如非洲、歐洲、加拉比和北美洲。
這次聚會是由新人類主辦(新人類運動是普世博愛運動屬下一個非政治組織,有聯合國總諮議會經濟與社會委員會(ECOSOC))所認可,也是教廷常駐聯合國的成員之一。教廷駐聯合國代表朱里卡提蒙席(Mons. Chullikatt)在導言部份談到教宗的《在真理的仁愛》通諭,並強調要促進完整人類的重要性。

未來與根基:恰恰由在場年輕的代表集中說明1991年盧嘉勒在巴西開始產生共融經濟的靈感。他們是來自巴西的曼尼克斯(Cláudia Herrero Martins Menegassi)和菲律賓的余穆爾(John Paul Dominic Flores Yumul)。他們都強調有必要發展『給予的文化』以對抗那種不斷『擁有』的心態,這也是計劃的特色,為有需要的人承擔主動的角色。這也是社會發展委員會第50輪會議的目的,集中謀求消除貧窮的方法,與共融經濟有建設性的介紹相得益彰。
布隆迪青年阿利斯·尼撒巴曼納(Alexis Nsabimana)分享在非洲許多地方已開始發展共融經濟,發現到這個大洲正具有深厚的共融價值觀,真是一個適合耕耘的土地。
(2011年5月)適逢共融經濟創立20週年紀念的場合上,他讀出『青年在聖保羅市向世界宣告的訊息』,連同共融經濟『透過手足情誼消除貧困』的經驗和某些有關稅務和財政管制的建議。大家可以從聯合國網頁的不同言語瀏覽備用的文獻。
聯合國代表顧問胡傑·提莫福·杜根(Hugh Timothy Duggan)請求共融經濟成為聯合國『全球一體』計劃的成員(這計劃已有8700位成員來自130個國家,是最龐大義務性質的舉措,幫助企業公司肩負社會的責任)。總括而言,跟參與者的對談都顯示出主講者強調以正面態度去接納。
節錄自共融經濟上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