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傅瑪利在意大利拿波里卡帕亞(Capua)『聖羅柏圖·貝拉爾敏』(San Roberto Bellarmino)專上學院開學典禮上客串授課,課題是合一靈修的基本要點之一:『被捨棄耶穌——神學上的啟迪』。坎帕尼亞(Campania)不同教區的主教也有出席。普世博愛運動會長也得承認:「難以把盧嘉勒豐富靈修的教義內容中『突出的層面』,在短促的時間內提綱挈領出來。」以下是部份的內容:
為想採用盧嘉勒的一封信做開端。遠在1946年,她給一位朋友所寫的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讓我們聽一聽:
「你看……我就是經過這個世間的其中一個靈魂。我看到許多美麗和美好的事物,這樣的事物總是吸引着我。有一天(不設定的一天),我發現一道光,似乎比其他美麗的事物更吸引,於是我跟隨它,我意識到它就是真理。」
十字架上的耶穌甘願降生成人。雖然人類因罪惡而遠離了天主,但卻藉著耶穌獲得圓滿的共融。祂背負起人類種種的負面情況,如他們的疾苦;他們的憂傷;他們的失落;他們的苦楚;他們的罪過……耶穌都視之為自己的。祂是如此無知無過,卻與罪人相似。
若望保祿二世曾說:耶穌要重新向人類展示了天父的面容,所以祂不僅要採用了人類的面貌,甚至承擔起人類的『樣子』。
1944年,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也是普世博愛運動的伊始之際。一天,在一個機緣巧合的情況下,一位神父告訴盧嘉勒,他認為耶穌在十字架上呼喊:「我的天主,我的天主,袮為什麼捨棄了我?」(瑪27:46)那一刻是耶穌受苦最深的時間。盧嘉勒馬上下了這樣的結論:既然這是耶穌受苦的頂點,也當然表示天主愛我們的高峰。於是從那一刻開始,盧嘉勒感到被召叫與她的初期同伴一起,以這個作為她們跟隨的理想,以愛來回應這份呼喊。
因此,被捨棄的耶穌向盧嘉勒揭示了猶如『天主在世上顯示祂愛情的道路』。
很明顯,從以下盧嘉勒所寫的讚美與感謝的歌曲中,可以清楚看到,從她心底自然流露出她正要把自己獻給被捨棄的耶穌:
「為了使我們獲得光明,袮成了失明。
為了使我們得到與天父契合,袮體驗與祂分離。
為了使我們擁有智慧,袮變成愚昧。
為了使我們聖潔無瑕,袮成了『罪』。
為了使我們充滿希望,袮幾乎失望……
為了讓天主存留在我們內,袮經歷着失去自我。
為了讓我們品嚐天堂滋味,袮感到地獄之苦。
為了讓我們感受百多為弟兄的人間溫暖,袮遠離了天與地;人類與大自然。
袮是天主……袮是我的天主,我們的無限愛情的天主。」
耶穌在十字架上給予世上每一個人這份無限的愛情,把我們種種的痛苦轉化;填滿每份空虛;解救每個罪惡;克勝了我們與天主的分隔;重新與祂契合,我們之間得到共融。
為此,在被捨棄耶穌是一條進門的鑰匙,為整個人類,和為人們思索人生最深奧的問題找到答案,就是痛苦的意義、苦楚的奧跡。
這是一個異常艱深的奧跡,深刻地觸動了盧嘉勒的心靈,她深受感動寫道:
「在世上的耶穌6我們的長兄耶穌……耶穌為了我們與強盜一同被釘,但祂卻是天主子,甘願與其他人一起受苦……『袮來到我們中間,正由於我們的軟弱吸引了袮,我們的卑賤傷透袮慈悲的心腸。』當然世上沒有任何的父親或母親如同在天之父這樣期待失去的兒子回來,用盡各種方式等他回頭。」
盧嘉勒從十字架的奧跡中發現一道光,足以照亮人類所體驗每一種擯棄與痛苦的經驗,並添上意義。盧嘉勒以簡單的話坦白地表示,被捨棄的耶穌向她顯示時,似乎她有所發現。為此,她說:
「祂那張面容;祂那個奧秘的呼喊似乎是我們生活上每個痛苦所表達的色彩。」
盧嘉勒在註解上寫着:「那份黑暗、失敗、神枯等都消失了,從中能開始明白到,基督徒生活上神性的一面,再認不出厭倦、十字架、痛苦……其實不就是一個過渡?讓我們品嚐到滿全的生活,意思是在痛苦中得到復活、光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