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icial International Website普世博愛運動
Official International Website
    • 聯絡我們
    • 盧嘉勒
      • 盧嘉勒的生平
      • 合一的靈修
      • 神恩的體現
    • 普世博愛運動
      • 沿革
      • 行動規劃
      • 一個民族
      • 聖召與使命
      • 組織
    • 對談
      • 天主教會
      • 各基督宗派
      • 各大宗教
      • 無特定宗教信念的人士
      • 文化
    • 事業與活動
      • 藝術與演出
      • 福音小城
      • 參與社會性事務
      • 瑪利亞之城
      • 傳播媒介
      • 培育與學習
    • 新聞界專欄
      • Focus
      • Press releases
      • Dossier
      • Media Monitoring
      • 多媒體欄目
      • Contact Us
    你現在的位置: Home > 人物、體育、生態 > 韋納德.波朗妮(Renata Borlone):喜樂的見證

    韋納德.波朗妮(Renata Borlone):喜樂的見證

     
    2014年3月10日
    雖然相距24年,但韋納德畢生喜樂與光照的見證繼續在今天燃亮。2月27日,在意大利盧比亞諾天主之母朝聖地舉行紀念會。
    4

    如往昔一樣,今年為上主婢女韋納德( Renata Borlone 1930/05/30至1990/02/27,生於意大利奇維塔韋基亞)所舉行的紀念儀式上,反思了她的基督徒生活,以及她把基督的喜樂與和平散佈各地。

    紀念的主要儀式在意大利盧比亞諾( Loppiano )天主之母朝聖地舉行。

    教宗方濟各在《福音的喜樂》(Evangelii gaudium )牧函中指出:「凡與耶穌相遇的人,在他的心中和整個生命都充盈着福音的喜樂。」這正是韋納德的經驗。

    韋納德從年輕時代開始,心中已散發出喜樂,去尋找天主和受造物的美善。後來,她認識了普世博愛運動(  Focolare Movement),更不吝嗇她的熱忱與精力,在日常生活中見証愛,並致力建設耶穌苦難前所祈求的:願人類大家合而為一。

    韋納德在日記上寫道:「喜樂與天主是相輔相成的,總是滿心喜樂是指心中充滿天主。」另外:「喜樂是指為他人而活」,喜樂「不可以有任何條件,包括任何人」,因為「天主愛我,即使我軟弱無能,我犯了許多錯誤,也繼續不斷去犯……」但那份喜樂很奇怪「會從痛苦中提鍊出來」或「從痛苦中抽取出來」。

    韋納德在這個以她命名的盧比亞諾的福音小城擔任協同負責人的工作23年。她言行一致和謙遜有禮的態度感動了千千萬萬人,尤其那些在當地接受培育的成員,或甚至只是短暫居留的人。她那份福音的喜樂真的為興建中的福音小城貢獻了嶄新的社會關係。她總是委身去服務,即使患上重病,仍以非凡的信德活到臨終。離開塵世的最後階段,韋納德重覆地說:「我很快樂,我非常快樂。我希望見證死亡就是生命。」

    當我們繼續對照教宗的話和韋納德的話,驚訝地發現到,喜樂不僅是生活福音的成果,更是克服困難的力量和改變社會的動力。教宗在一次的講道中指出:「即使要面對困難,解決問題,也不可缺少喜樂;即使在自己的錯誤與罪惡中,也有耶穌的喜樂來寬恕和幫助。」

    韋納德又寫道:「若我要講話,我會強調我在盧比亞諾與每個人甘願死去自我而作出的決定所帶來的喜樂。我又會指出民族的合一已成為事實,因為從橄欖樹提鍊出的橄欖油,再難分辨出成分之間的差異……」

    因此,無論痛苦與喜樂;挑戰與獲利,總是要求自己更新過來,絕不可以自怨自艾,韋納德又寫着:「要令他們開心,別人的喜樂就如同我們的人間天堂。」又說:「我不是為了快樂而奉獻給耶穌,而是因為我奉獻了,便具有快樂的意義,旨在為其他所有人,令那些天主放置在我身旁的人感到快樂。

    方濟各.查特爾(Francesco Chatel)撰

    • Recommend on Facebook
    • Tweet about it
    • Tell a friend
    Share this on WhatsApp

    点击这里取消回复。

    評論的守則(500)

     

    Feedback

    1. lucia stefani
      2014年3月12日 at 09:28

      Grazie per questa bellissima e profonda riflessione su Renata Borlone, pilastro del Movimento dei Focolari. E’ bello tutto quello che si scrive sulla gioia… Le riflessioni sono tratte da un libro?
      Grazie! Lucia

      回复
    2. giannamaria conti
      2014年3月11日 at 23:31

      Grazie! ho conosciuto Renata a MI nel Focolare di Via Macedonio Melloni…
      La frase scritta: “non mi donavo a Gesù per essere io felice ma perchè la mia donazione avesse un senso per la gioia, per la felicità di tutti gli altri, di tutti quelli che Dio mi avesse messo vicini”. Sì, così anche per me anche se non sempre mi è facile…
      Il mio Grazie a Renata che mi “ridona” Maria con un semplice fiore sulla sua tomba che lascio scegliere a voi. A me piace tanto la margherita.

      回复
    3. Andrea
      2014年3月10日 at 08:33

      Veramente é dificile per me credere queste parole di Renata . Lei ha visuto come Gesú, amando agli altri, posso sentire la sua sicurezza con queste parole perche oggi se tu non ti ami e ti riconosci anche a te steso sembra che muori, non so se e questo il dolore che Renata ha sentito che la portava nella gioia perche a me no.

      回复
      • María José Iglesias
        2014年3月14日 at 10:09

        Vedi, Andrea, io ho conosciuto personalmente Renata. Ti assicuro che la “morte” a cui si riferiva non è quella che ti lascia nell’abisso. Non è un morire per morire. È un morire per amare, per accogliere l’altro, per dargli vita. È da questo che nasce la vera gioia, e Renata ne stata testimone con la sua vita. Auguro questa pienezza anche a te.

        回复

    另外可以瀏覽

    瑪利亞——人類之花

    2018年9月8日
    瑪利亞——人類之花

    瑪利亞的人性方面已達致圓滿,是人類的典範。盧嘉勒在一篇著名的文章中談到,我們在瑪利亞身上發現滿全的人性,她是門徒,也是懷有信仰和希望的女性,更是童貞女、配偶和母親。

    [全部資料]

    瑪利亞與那位似乎缺席的天主

    2018年9月1日 1
    瑪利亞與那位似乎缺席的天主

    今天,即使在最世俗化的國家裡,瑪利亞仍繼續把天主帶給世界,雖不同於昔日藉肉身方面,卻是通過人。本篇默想的作者是已故德國神學家韓民立(Klaus Hemmerle)主教。

    [全部資料]

    最偉大的是愛……

    2018年8月23日
    最偉大的是愛……

    一份愛情剛剛被宣示出來,就已經在點燃靈魂中的愛火。在一起相處的魅力,如此快樂的場景,帶來進一步的選擇。這是所有婚姻的開場。但然後呢?以下是「平信徒家庭生活部門」(Dicastery of the Laity, Family and Life)的合作人,普世博愛運動的安娜(Anna)和弗里索·阿爾貝托(Alberto Friso)夫婦為「世界家庭會議」(World Meeting of Families)所分享的經驗。

    [全部資料]
    專題管道
    經濟
    民族與國家
    靈修精神
    人物、體育、生態
    社會、藝術、演出
    文化、教育
    媒體與傳播
    政治與法律
    Tweets by @SIF_zh

    Focus

    • 日本——你們向所有人敞開心扉!
    • 韓國——交談成為人類大家庭的文化

    新聞界專欄

    • Focus
    • 新聞界專欄
    • 新聞界專欄
    • 新聞界專欄
    • 多媒體欄目
    • 國際中心

    網站服務

    • 網頁指南
    • 活动
    • 多媒體迴廊

    聯絡我們

    • 普世博愛運動
    • 聯絡
    • 编辑

    Linked sites

    • 比利时
    • 英國
    • 愛爾蘭
    • 日本
    • 西班
    • Mesoamerica
    • 荷蘭
    • 波兰
    • 塞爾維亞
    • 南美洲
    • 美國
    • 露明瑪利亞之城
    • Mariapolis Victoria – Africa
    • Mariapolis Lia – Argentina
    • 新家庭

    你現在的位置

    跟进

    • Diventa un fan
    • feed RSS
    • Tweet with me
    • Guarda i miei video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Periodico telematico del Movimento dei Focolari (P.A.F.O.M.) reg. Trib. Velletri decr. N. 11 dell’8 maggio 2006. Privacy Comments to webmaster. Questa opera è pubblicata sotto una /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s 2.5 Generic License.
    Web developed by Xcogito Graphic Design by Gabriele De Sanctis | Privacy Policy
    • RSSRSS
    • Become my Facebook friend
    • feed RSS
    • Tweet with me
    • Watch my videos
    本網站使用了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包括第三方,給您提供最好的瀏覽體驗。 您可通過關閉這標題,同意我們的程序採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確定 关于cookies的信息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