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5月13日,意大利特倫托(盧嘉勒出生之地)受嚴重的轟炸後,一片殘垣敗瓦,生命、房屋,甚至任何理想都毁於一旦。70年後的同一天,特倫托市卻被愛德所「轟炸」,這是某些在場參與活動的兒童所表達的形容詞。
今年,仍然是5月份,在特倫托主教座堂前廣場的一片空地,擠滿了二千五百位兒童。他們分別來自23所小學,響應他們參與活動的人,還有初中、高中生、老師、家長、祖父母、教育機構代表、市長和不同的官員。
這個約會已經是短短十一年歷史的一個組成部份,薈萃了當地所有小學生的經歷,分享他們在一年來以千萬方式實踐「愛的骰子」上的說話,怎樣成為和平的主人公。
當天的節目是圍繞「紛爭」的主題。例如:怎樣處理;怎樣面對;怎樣解決種種紛爭。到了「時間暫停」的時段,大家都靜默,為那些仍在紛爭的國家禱告,特別想念在非洲尼日利亞被綁架的三百位學生。主教座堂中午的鳴鐘響後,又再次回復廣場上熱鬧的氣氛。
當天風和日麗,整個城市都似乎被和平的浪潮所覆蓋。千言萬語的和平訊息,無數愛德行動的字條,分發給途人、旅客、店鋪的顧客。兒童也成了這次活動的主角,他們充滿熱忱,深信「和平由我做起。」
當地L’Adige報章頭條寫着:『廣場擠滿了和平使者』。特倫托日報指出:「看見廣場上幾千位神采飛揚、朝氣勃勃的兒童,穿著五顏六色的汗衣,似乎是一道活生生的彩虹,齊聲喊着『和平』。意大利國家電視和其他地區的電視和電台都報導這個充滿希望與活力的盛事。」
來自不同級別,懷着共同價值觀的百多位老師,每月在「一切是和平」的聚會上,分享心得,每年以「特倫托和平之城」的活動作總結。
十一年前,一位三年級班主任開始與學生每天早上擲「和平骰子」的活動,勸諭大家致力生活擲出骰子的其中一面所寫着的句子,就是這個和平舉措的淵源。另外,透過「一切是和平」的雜誌,記述了其他兒童為和平作出的行動,繪畫的畫、譜寫的詩歌……今天,更在市政報章上刊登,深入民間,特倫托的每個家庭都可閱讀得到。另外,獲得市長阿柏圖.帕卡爾(Alberto Pacher)的支持,興建了『和平的花圃』,把一個巨型的骰子放在中央,供路人欣賞和學習。
今天,又發展了「值得學習特倫托市」的計劃。市內七所學校與其他省份和城市的幼兒園、小學、中學、專上學院等聯繫一起,給兒童、老師,甚至家庭提供各自的培育計劃,深得各省各市官員和其他機構與組織的歡迎。
特倫托與和平的浪潮
二千五百位兒童是第十一屆『特倫托和平城市』活動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