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今日之司鐸(一)
今天的青年將是明天社會的棟樑。從年輕人所提出的問題及常常顯得有些浮躁的渴望中,及有時不耐煩且誇張的要求,便得知他們的觀點。我們可以理解,這些事情會出現在任何特定時代的人的思想裡。與今天年輕人有著密切接觸的人們,會遇上兩個似乎相互矛盾的傾向。一方面,年輕人希望建立親密、平等、自發的關係,於是既無法接納,又無法理解任何太高深或太超遠的人們。他們希望那些有話要說的人,不要和他們太不一樣,而是從內部去瞭解他們的情況。簡單來說,他們並不希望這些人覺得自己高於其他人,也不會給予高壓的答案。不過,與此同時,這另一種傾向,令我們發現年輕人強烈渴望原創性,他們需要一個模範在自己面前,跟隨一個令人信服的理想生活。
年輕人希望從自己所無法達致的深度和他們遙不可及的源頭中吸取生命力。他們尋找某個近在咫尺,同時又『來自遠方疆域』的人,能給他們解渴。他們在尋找某個既和他們一樣,同時又完全另類的人。
他們在尋找一個平凡的,同時又高尚的人,因為沒有這種高尚情操,生活便會枯燥、無聊、空虛。從一種特定的宗教或基督信仰的背景與更寬泛的意義上來說,其實,年輕人,今天的人類,同時被一種既奧秘又實際;既親近又權威;既是手足情又授權性的幅度所吸引。也許是對耶穌基督的懷念?祂不就是與我們相遇的天主聖子,又是木匠之家瑪利亞的兒子默西亞嗎?
的確,對耶穌基督的懷念也是對司鐸的一種懷念,因為,即使司鐸的終極權威來自耶穌基督自己,但他所傳遞的訊息是因著他的個人生活而成為可信的;司鐸以自己的經驗、所說的話和生活來作見證。
司鐸本人與任何人都一樣;他絕不可以抬高自己,好像是高人一等,青出於藍。但耶穌基督在司鐸身上放置自己的烙印也是千真萬確的事。耶穌揀選了司鐸,派遣他們出去。司鐸把耶穌的臨在帶給男男女女,為祂作見證,傳遞祂的生命和訊息。司鐸身上有與別不同之處,但此不同之所以存在,只是因為耶穌基督,並為了耶穌基督。
因此,需要勇氣,將自己區分開來的勇氣和親近的勇氣;度默觀生活的勇氣和簡樸、謙卑地服務的勇氣;攀登大博爾山(Mt Tabor)的勇氣和給近人洗腳的勇氣:這就是今日司鐸的面貌。這個面貌滿足了我們時代的渴望,滿足我們對耶穌基督的懷念。祂從天父而來,同時過着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要活現基督;生活祂的使命;活出祂的權威;親近天主的婢女瑪利亞,這就是成為今日司鐸的意思。總而言之,司鐸就是天主對我們時代的回應;司鐸,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待續)
韓民立(Klaus Hemmerle)──今日的司鐸(一)
預告:
由普世博愛運動主辦一個全球性司鐸活動——『動工網絡』(Loppiano – “Networking “)將於2014年8月19日至22日,在意大利盧比亞諾舉行,歡迎年輕的司鐸、執事、修生及有興趣修度生活的男青年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