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icial International Website普世博愛運動
Official International Website
    • 聯絡我們
    • 盧嘉勒
      • 盧嘉勒的生平
      • 合一的靈修
      • 神恩的體現
    • 普世博愛運動
      • 沿革
      • 行動規劃
      • 一個民族
      • 聖召與使命
      • 組織
    • 對談
      • 天主教會
      • 各基督宗派
      • 各大宗教
      • 無特定宗教信念的人士
      • 文化
    • 事業與活動
      • 藝術與演出
      • 福音小城
      • 參與社會性事務
      • 瑪利亞之城
      • 傳播媒介
      • 培育與學習
    • 新聞界專欄
      • Focus
      • Press releases
      • Dossier
      • Media Monitoring
      • 多媒體欄目
      • Contact Us
    你現在的位置: Home > 民族與國家 > 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埃爾比勒(Erbil):仍然存在希望

    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埃爾比勒(Erbil):仍然存在希望

     
    2015年3月26日
    我們與伊拉克庫爾德斯坦(Kurdistan)埃爾比勒(Erbil)地區難民營的一位老師進行互聯網直接連線。她推動持續的緊急援助計劃。

    20150326-01出生在菲律賓(Filippine)的瑪露∙瑋拉凡(Malu Villafane)說:「我住在伊拉克(Iraq)北部埃爾比勒(Erbil)。2010年,我在那裡為庫爾德(kurdi)兒童成立了一所學校。這些年來,我曾在當地的保護區舉辦各種活動。去年八月,保護區已經成為一個難民營。辛賈爾(Sinjar)和摩蘇爾(Mosul)與相鄰的村莊,如Qaraqosh、Qaramlesh、Bartalla和其他城鎮,已被遜尼派伊斯蘭激進組織(ISIS)入侵。居民紛紛捨棄一切,逃往庫爾德斯坦和來到我們這裡。難民營中籠罩著極度悲觀沉重的氣氛,孩子們非常失落……我與學校一些同事聯同中心的管理人員為他們舉辦了一些活動。」

    問:這些年來,基督徒、穆斯林信徒、雅兹迪人(Yazidis)和其他民族之間,如庫爾德人、土庫曼人(turkmeni)等如何共存?

    答:他們與庫爾德人、土庫曼斯坦人、阿拉伯人和其他外國人一起工作,互相尊重。即使局勢緊張,但許多庫爾德人也願意收留難民到他們的家中。庫爾德人民不同意這種大屠殺。

    問:埃爾比勒的難民危機何時開始?如何得以平復?對未來數月的前景,有什麼看法?

    答:導致這些被強制遷移的危機早在2014年6月開始,並在8月初已經惡化。人們失去了一切,如家園、工作、學校等。最初,很多人逃往空置的建築物、教堂,甚至路宿,直到他們可以投靠在埃爾比勒的親戚。在沒有任何準備之下,許多非政府組織與教會一起面對緊急的情況。他們缺乏一切所需!我們一起收集了很多必需品。當時,白天的溫度升至近50℃,好像地獄,或到現在冬天就非常的寒冷。所有的帳篷並不足夠容納成千上萬的家庭。在某些時期,有些營地沒有水和食物供應。然而,幾個月後,孩子們卻開始微笑、玩耍,嘗試體驗營外其他方面的活動,例如:到游泳池或公園。家長看到孩子的快樂,重新找到了希望。他們開始清理營地、做飯和協助我們。

    與他們生活在這種悲劇的情況,令我的生活完全改變過來。我留在伊拉克這裡發現了一個更深層的意義——我能夠活出普世手足情誼。

    問:為手足情誼而工作有甚麼意義?是什麼驅使你繼續在營地工作?

    答:如果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這個情況,我會氣餒,並逃避離開。相反,如果基於信仰及透過充滿希望的眼睛去看所發生的一切,我能超越自己,看到痛苦的意義。我想起福音的一句話:『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難過,你們來安慰了我……』這句話給我力量去面對日常在營地遇到的困難。很我難解釋或描述這裡存在的痛苦,許多人因為失去一切而失去了希望。這方面的經驗打開我的心靈,去接受對方如同自己的兄弟姊妹,使我有機會走出我的『舒適』世界,去為他人服務。我要生活出普世手足情誼,並非因此能夠解決問題,而是因為透過微小的行動,可以留下和平的種子。和平主要是藉著我們每天為他人所做的小事情而增長。」

    問:我們在這裡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你們和接近這些人?

    「我相信,我們必須面對『誤傳』的問題。儘管緊急情況仍在進行中,卻幾乎沒有報導。為此,尤其是從你們城市開始,在不同民族和宗教之間要傳播一種能彼此接納和聆聽的文化;推廣一些能打破傳統壁壘的舉措和項目。謝謝您們的幫助,我們仍然相信,和平是可能的。」

    詳情請參閱:New Humanity online(新人類線上)http://www.umanitanuova.org/it/

    • Recommend on Facebook
    • Tweet about it
    • Tell a friend
    Share this on WhatsApp

    点击这里取消回复。

    評論的守則(500)

     

    另外可以瀏覽

    世界人道主義日(WHD)

    2018年8月18日
    世界人道主義日(WHD)

    聯合國全體大會在2009年決定,紀念2003年8月19日聯合國巴格達(Baghdad)辦事處遭到空襲,將這一天訂為「世界人道主義日」(World Humanitarian Day),以此來向全世界人道主義工作者表達敬意,因為他們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在困難和危險的處境中服務。根據國際法,這項服務以一系列原則為基礎,如仁愛、公正、中立、獨立。人道主義工作者得到保證,可進入那些遭受人道主義危機、衝突或自然災害影響的國家,並獲得即時的捐助。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就是生與死的差別;以及給予心理和社會上的長期支持,去重建社區,在衝突地區維護一種長久和可持續的和平。
    Recommend on FacebookTweet about itTell a friendShare this on WhatsApp

    [全部資料]

    悼念廣島和長崎被原子彈轟炸

    2018年8月6日
    悼念廣島和長崎被原子彈轟炸

    73年前,1945年8月6日在廣島(Hiroshima)發生了悲劇,3天後在長崎(Nagasaki)再度發生,以一道巨大的閃光的形式呈現,造成成千上萬人的一剎那馬上死亡,其中絕大多數是平民,以及在接下去的很多年裡,由於核輻射的緣故,有更多的人無辜死亡。
    不僅是日本兩個地點的慘劇,也蹂躪了人類的尊嚴,令人們知覺到不可重蹈覆轍。「重蹈覆轍」不單單指道德的醒覺,也包括絕對有此需要,因為人人嚮往和平的未來,在地球村享受那代表著生命的唯一陽光。
    Recommend on FacebookTweet about itTell a friendShare this on WhatsApp

    [全部資料]

    製造炸彈與渴望和平

    2018年6月25日
    製造炸彈與渴望和平

    兵工廠為許多人提供工作機會,委員會努力將其重新轉化為民用工廠,整個團體一起為和平而努力。委員會成員之一錢齊亞.瓜伊塔(Cinzia Guaita) 接受保羅·巴爾杜齊(Paolo Balduzzi)的採訪。

    [全部資料]
    專題管道
    經濟
    民族與國家
    靈修精神
    人物、體育、生態
    社會、藝術、演出
    文化、教育
    媒體與傳播
    政治與法律
    Tweets by @SIF_zh

    Focus

    • 日本——你們向所有人敞開心扉!
    • 韓國——交談成為人類大家庭的文化

    新聞界專欄

    • Focus
    • 新聞界專欄
    • 新聞界專欄
    • 新聞界專欄
    • 多媒體欄目
    • 國際中心

    網站服務

    • 網頁指南
    • 活动
    • 多媒體迴廊

    聯絡我們

    • 普世博愛運動
    • 聯絡
    • 编辑

    Linked sites

    • 比利时
    • 英國
    • 愛爾蘭
    • 日本
    • 西班
    • Mesoamerica
    • 荷蘭
    • 波兰
    • 塞爾維亞
    • 南美洲
    • 美國
    • 露明瑪利亞之城
    • Mariapolis Victoria – Africa
    • Mariapolis Lia – Argentina
    • 新家庭

    你現在的位置

    跟进

    • Diventa un fan
    • feed RSS
    • Tweet with me
    • Guarda i miei video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Periodico telematico del Movimento dei Focolari (P.A.F.O.M.) reg. Trib. Velletri decr. N. 11 dell’8 maggio 2006. Privacy Comments to webmaster. Questa opera è pubblicata sotto una /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s 2.5 Generic License.
    Web developed by Xcogito Graphic Design by Gabriele De Sanctis | Privacy Policy
    • RSSRSS
    • Become my Facebook friend
    • feed RSS
    • Tweet with me
    • Watch my videos
    本網站使用了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包括第三方,給您提供最好的瀏覽體驗。 您可通過關閉這標題,同意我們的程序採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確定 关于cookies的信息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