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巴西略(St. Basil)清楚宣佈:「誰若愛天主,就放下一切走向祂。」據說,聖派克米烏斯(St. Pachomius)的弟子聖塔瓦德羅斯(St. Tawadros)則認為:「在世上只有一個興趣——藉著遵守耶穌基督的命令而全心愛天主。」我們可以感覺到,苦修生活的根基就是肖似基督,徹底捨棄一切,然後承行天父的旨意,即守貞,通過祈禱不斷和天主建立關係。馬塔·艾爾·梅斯金(Matta El Meskin)神父全面解釋了這一點:「我們奉獻自己(成為隱修士)的保障就在於我們把持基督自己,遵循聖經的教誨。這樣的話,有了基督和聖經,我們將能夠在遵循我們的道路上不斷成長,直至最後一刻。」
度奉獻生活的人選擇跟隨耶穌,因為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這就意味著為基督,只為祂而生活,採用他的生活方式。祂選擇了貧窮、貞潔和服從。然而,隱修士選擇的不是貧窮,而是貧窮的基督。選擇的物件是耶穌自己,因此也就選擇了基督所生活的,以及祂如何及為何這樣生活。讓我們回憶一下,沙漠隱修士的苦修生活的團體方面,共融生活怎樣成為宗徒時代的早期教會的延伸——譬如遵照聖派克米烏斯精神的隱修院。回顧教父們的生活,我們可以描繪出一些共融特徵,如互愛(聖派克米烏斯總是勸誡自己的弟子要彼此相愛,正因為隱修士之間的愛德,這種生活才得以傳播,並延續至今天);一起生活(這些初期基督徒團體的主要特徵就是在隱修團體生活的各個方面「分享所有的一切」)。

耶穌在我們中間(Jesus in our midst)的精神臨在,把我在索哈傑(Sohag)普世博愛運動中心同住的天主教核心們連在一起,以及彼此相愛的承諾,都使得我們如同真正的姐妹,讓我們體驗到,復活的主的喜悅勝過我們之間所有的差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分享自己所有的一切,包括我們祈禱、工作、喜樂等,也分享我們身邊人的痛苦。我們嘗試通過我自己的生活去見證天主是愛。
能夠在基督的教會內為圓滿的合一而生活,達到『願眾人合而為一』,這讓我愈來愈著迷。我對在各教派中所發現的天主恩賜美麗之處和多樣性,以及因看到我們在基督內、在我們中間、在天主計畫中的教會的未來中團結合一而充滿渴望和情感,這讓我感到歡欣。
我的國家在大公運動的道路上也以或大或小的步伐證實了這一點。 例如:現在我們有一個大公委員會,在幾年前成立了,其成員來自現存於索哈傑的各基督教派。我們每次在不同的教會裡集會。今年是在科普特東正教會(Coptic Orthodox Church)舉行。3月5日,各教派的本地負責人幾乎全都到場。集會的主題是『戰勝邪惡』,從發生在利比亞的迫害基督徒開始,追溯以色列民族出離埃及(Egypt)的足跡。科普特東正教主教巴克姆(Bakhoum)明確地說:「飄揚在在我們頭上的旗幟是天主的愛。」他希望在場全體人員「將永遠在愛內集會」。




Feedback
«A bandeira que voa sobre nós é o amor de Deus» Esta frase merece bastante destaque, que bom seria se não tivessemos outros interesses a não ser vivermos a irmandade que Deus sonhou para nós. Cláudia Adriani Re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