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至29日,在塞拉里昻首都已列為非疫情區和北部某些地方再度爆發疫情。幾天後,危險警告再次懸掛。於是小組團隊準備就緒,出發到最危殆的區域,逐家逐戶探訪,援助個別的病患者和那些容易受到感染病毒的居民。塞拉里昻的卡魯神父(Father Carlo)寫道:「二月底,已有趨勢令病毒到達『零個案』,而學校也準備重開校門,但延遲到四月中,豈料……疫情仍未受到控制。居民都渴望渡正常的生活,不幸病毒頑強肆虐。」
在非政府組織工作的安彤妮蒂表示:「疫情在馬肯尼(Makeni)爆發,竟一發不可收拾。我在當地上學,本想到返回老家避免感染。後來我還是決定留下來當義工幫助受感染的病者。我被安排到一個名羅森達(Rosanda)鄉村工作。」當地發現54個病例個案後,46人已罹難。安彤妮蒂繼續說:「最初真的是愁雲慘霧!每天差不多有15人罹難,而我的職責是通知死者家屬。即使我盡最大的愛心去告訴他們……總是欲言又止。兩個孩子不停追問我,他們的父母什麼時候回家。我無法說出真相……盡可能在他們身邊去安慰他們,給他們微小的幫助。」她又說:「一個整月,我每天到鄉村去,都提醒自己擴闊心胸去幫助他人,不管他是否我親戚或朋友。經過21天後,羅森達列人非疫情區,再沒有新個案出現,真的感謝天主,可以利用我這個天主的工具(因為我每天都領聖體)。」
還有其他無數的勇士如同安彤妮蒂一樣,甘願與他人分擔這份沉重的苦痛,例如:有些家庭領養喪父喪母的孤兒;男女修會人士和神父們都不惜一切去支援,其中一位就是彼得神父,由於他在一些村落工作,即時的干預,阻止疫情蔓延,減少罹難人數。他在屬於馬肯尼教區的小斑賓拿村工作,位於卡拉罕以外200里,也是病毒的發源地。他指出:「塞拉里昻的災情如旱季大火。起初,人們還以為是霍亂,或是邪神惡鬼的迷信。團隊醫生延誤斷症,兩周後才宣佈是伊波拉病毒。我們到其他堂區的村落探訪,人們都害怕受感染,而團隊醫生又無法控制疫情,得到疫苗的幫助。到達疫區的道路都崎嶇險要。」面對諸多難題,彼得神父發動堂區教友,他說:「毅然決定要面對面來對付伊波拉。我們到達災區的村落死寂一片,村長告訴我們災情慘況,人們面上沒半點希望,真的舉步難行。」他們馬上找到當地政府,作出不斷的救援。彼得神父充當『領導』,向當地居民解釋要避免感染,馬上接受治療。經過兩周後,風險減少,人們也可以重新投入耕種作業。彼得神父總結說:「我冒着危險去挽救,因為這是我的社群。我怎可以在這痛苦的關頭袖手旁觀呢?這個問題幫助我與他們去反思我的身份,向當地政府表明情況,並自告奮勇充當『領導』。我知道任何甘願付出的事情都非等閒,也並不是肩負不起的重擔。讓我們繼續祈求伊波拉疫情絕跡,人們再渡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