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icial International Website普世博愛運動
Official International Website
    • 聯絡我們
    • 盧嘉勒
      • 盧嘉勒的生平
      • 合一的靈修
      • 神恩的體現
    • 普世博愛運動
      • 沿革
      • 行動規劃
      • 一個民族
      • 聖召與使命
      • 組織
    • 對談
      • 天主教會
      • 各基督宗派
      • 各大宗教
      • 無特定宗教信念的人士
      • 文化
    • 事業與活動
      • 藝術與演出
      • 福音小城
      • 參與社會性事務
      • 瑪利亞之城
      • 傳播媒介
      • 培育與學習
    • 新聞界專欄
      • Focus
      • Press releases
      • Dossier
      • Media Monitoring
      • 多媒體欄目
      • Contact Us
    你現在的位置: Home > 民族與國家 > 巴西:聖體與社會挑戰

    巴西:聖體與社會挑戰

     
    2015年5月2日
    巴西南部弗路里厄諾普利斯(Florianópolis)的威爾遜·格羅神父(Vilson Groh),為這個城市邊緣的窮人服務已34年了。

    Istituto don Vilson我們問威爾遜(Vilson Groh)如何以一個組織的網絡和慷慨與具體的臨在,去改善最受排斥者的生活和尊嚴。他認為在邊緣人士的工作方面,聖體是重要的,因為那是合一的源泉。我們摘錄了他的回答,以下是部分的分享:

    有一天,我正和一個流落街頭的人一起,他從前是個記者和詩人。在交談中,他問我:「你在街上跟我們混在一起為的是什麼?」我告訴他,我每個主日在主教座堂舉行彌撒,但當我走出教堂時,總會遇見七八十個居無定所、食不果腹的人,我覺得這為我是個很大的矛盾。我怎麼可以安心回家呢?

    我的房子在弗路里厄諾普利斯(Florianópolis)的小山上。那裡條件狀況極差的房子愈來愈多。我的房子很簡單,也沒有鎖。整天都有人進進出出,來喝杯咖啡,或吃點東西。我們不斷地往桌上添加盤子,因為門永遠敞開,意思是我們向鄰里社區開放。總有一個地方可容納敲門的人。這就是令我常常記住,聖體『永不關閉』的一個方式,永不!祂一天24小時『任由我們支配』。

    Istituto don Vilson2事實上,這也意味着我們的冰箱必須成為大眾的冰箱;我們的食糧,就是他們的食糧;我們的衣服,就是窮人的衣服。我蒙福可以在自己的房子裡有一尊聖體櫃。每天晚上回家,就是到耶穌在聖體中等待著我的地方休息,讓我的頭安息在祂身上,而不是直奔那些可以把我們帶到其它許多地方去的電視或互聯網。

    我做彌撒用的聖體盤上刻有一句話,是我晉鐸時的福音金句:「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一直到這段最後,「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所以,每次把聖體放在聖體盤上時,我都會看到這些話,它們幫助我不浪費時光。一天,附近一位女士問我:「“爾遜神父,你知道耶穌為什麼願意留在聖體中嗎?因為這樣人們就不會感到孤獨,成為孤兒。」

    聖體是人類最大的呼喊。聖體聖桌和社會正義餐桌,雙方之間沒有罅隙。我們用姿態、雙臂、組織方式,來擴展耶穌在聖體中的事實,我們給世界一個分享和支援的信號。

    P.Vilson 4在此信念的指導之下,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和其他許多人一起,興建了340人的網絡,他們每月都有領工資;七個組織和一個學校,每天吸引5000個男孩和女孩、青少年和年輕人構建這關係的網絡。

    為了幫助搭建橋樑,我們決定開放城市正中心的一座未經使用的教堂,從而興起一個大型本地團體,其中有知識份子、中產階層人士、企業家,他們以各種形式投入到我們的活動中來。我們每週六、周日在那裡舉行彌撒。我們相信,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在城市邊緣和中心之間創造出一個相遇空間。

    • Recommend on Facebook
    • Tweet about it
    • Tell a friend
    Share this on WhatsApp

    点击这里取消回复。

    評論的守則(500)

     

    另外可以瀏覽

    巴西——賣麪包的女孩子

    2018年11月8日
    巴西——賣麪包的女孩子

    1998年,在巴西珍妮達瑪利亞之城附近,開設「金麥穗」麵包店,一切源於30年前一群女青年,人們稱她們「賣麪包的女孩子」。

    [全部資料]

    一個充滿朝氣的夏日

    2018年8月20日
    一個充滿朝氣的夏日

    馬尼拉新青節已圓滿結束,但地方的「新青節」卻在世界各國接連上演,為各地和屬於不同文化的青年帶來相似的經驗。以下是其中幾位年輕人的分享。

    [全部資料]

    古列爾莫.庫爾蒂(Guglielmo Curti )

    2018年6月9日
    古列爾莫.庫爾蒂(Guglielmo Curti )

    擁有一顆永遠年輕的心(生於1934年2月17日,卒於2018年5月9日)

    [全部資料]
    專題管道
    經濟
    民族與國家
    靈修精神
    人物、體育、生態
    社會、藝術、演出
    文化、教育
    媒體與傳播
    政治與法律
    Tweets by @SIF_zh

    Focus

    • 日本——你們向所有人敞開心扉!
    • 韓國——交談成為人類大家庭的文化

    新聞界專欄

    • Focus
    • 新聞界專欄
    • 新聞界專欄
    • 新聞界專欄
    • 多媒體欄目
    • 國際中心

    網站服務

    • 網頁指南
    • 活动
    • 多媒體迴廊

    聯絡我們

    • 普世博愛運動
    • 聯絡
    • 编辑

    Linked sites

    • 比利时
    • 英國
    • 愛爾蘭
    • 日本
    • 西班
    • Mesoamerica
    • 荷蘭
    • 波兰
    • 塞爾維亞
    • 南美洲
    • 美國
    • 露明瑪利亞之城
    • Mariapolis Victoria – Africa
    • Mariapolis Lia – Argentina
    • 新家庭

    你現在的位置

    跟进

    • Diventa un fan
    • feed RSS
    • Tweet with me
    • Guarda i miei video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Periodico telematico del Movimento dei Focolari (P.A.F.O.M.) reg. Trib. Velletri decr. N. 11 dell’8 maggio 2006. Privacy Comments to webmaster. Questa opera è pubblicata sotto una /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s 2.5 Generic License.
    Web developed by Xcogito Graphic Design by Gabriele De Sanctis | Privacy Policy
    • RSSRSS
    • Become my Facebook friend
    • feed RSS
    • Tweet with me
    • Watch my videos
    本網站使用了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包括第三方,給您提供最好的瀏覽體驗。 您可通過關閉這標題,同意我們的程序採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確定 关于cookies的信息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