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從保祿六世開始,所有的教宗都講及環境,關注生態問題。教宗方濟各談論受造物的通逾,甚至在頒佈之前就引起了轟動。這部文獻的範圍和意義為何?
答:教宗方濟各在2015年6月18日介紹通逾時,強調了這部非凡文獻的獨特之處。我出席了此次推介會。《願袮受讚頌》(Laudatosi)是團隊工作的成果。研究氣候變化影響的波茨坦研究所(Postdam Institute)創辦人兼負責人,謝倫胡伯(Dr. Shellenhuber)博士認為,文獻集信德和理性於一體,其內容完全符合科學實證。正如經濟學家吳幼仁(Dr. Carolyn Woo)博士所描述的,這是一部詳實的通逾,教宗在其聲明中,便從經濟角度討論,保護環境是非常重要,因為這會結出果實,並降低成本。大主教若望·齊喬拉斯(John Zizioulas)多次感謝教宗方濟各,並強調這部通逾如何突出人與地球的關係,以及人與天主及近人的關係——經常被遺忘的一份關係。宗座和平與正義委員會(Pontifical Council for Justice and Peace)主席圖克遜(Turkson)樞機在總結時,強調教宗方濟各將整個生態學置於文獻的核心地位,肯定說:「當我們講論『環境』時,我們真正的意思是指社會中自然與生活之間的關係。自然不可以當作是某種與我們隔離的東西,或只是一個我們居於其中的佈景。我們是自然的一部分,包括在其中,因此不斷地與自然互動。」
問:EcoOne將會開展哪些計畫以保護受造界?
答:首先,有知識方面的貢獻,如召開國際性會議,關心、環境良知與責任、新的人與自然關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等題目,來闡述生態學理論。
數年來,我們已經在研究領域、個人及團隊科研層面上,發起了許多倡議。我只提一點,即EcoOne 最近的貢獻,例如:發表了題為『關注生態的新人類』(Focus sull’ecologiain Nuova Umanità,34, 2012/1, 1999)一文,講述對生態的持續反省:
• 一篇有關氣候變化的媒體辯論會的文章,與及氣候學家安東內洛•帕希尼(Antonello Pasini)討論的結果。這篇文章和Il pianetachescotta一書的最後部分所呈之結果有關。你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EcoOne的思想,由EcoOne委員會主席盧卡·菲奧拉尼(Lucca Fiorani),和帕希尼合著;
• 文章的標題是:以一種共融生態學為基礎的生態倫理(Un eticaecologicabasatasuunaecologia di comunione),作者米蓋爾·奧利維拉·帕瑙(Miguel Olivera Panao)。文章從生態學思想的三個層面——自然、人類、靈性——提出一個綜合的哲學視野。
但還有其它教學與教育式的倡議,可以支持那些願意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人,如『地球骰子』(Earth Cube),吸引他們參與保護地球。骰子的每一面寫有一句話。然後,還有學術項目『給與以拯救環境』,邀請人們加入『拯救能源公約』,把節能降耗的行為轉化成為貧困青少年設立獎學金。
問:1949年,盧嘉勒在意大利北部白雲石山脈(Dolomite Mountains)那壯麗的自然環境中,度過一個強烈的神秘默觀時期。環境真的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盧嘉勒的神秘經驗和靈修中,那片宇宙視野給她提供了哪些深刻見解?
答:從合一神恩中所產生的文化包括奠定了一個基礎,對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但迄今尚未完全發展出來。在盧嘉勒的神秘直覺中,我們明白到,要用天主的眼光來看待自然,我們在一切事物中捕捉到天主的臨在。自然被看作是天主的一份禮物,一如祂仁愛的表達。盧嘉勒說:「一切因愛而存在。」我們在生物多樣性和非生物多樣性當中看到合一。此外,「我們看到天主為了愛,並出於愛而創造。當天主創世時,祂因愛而從無中造生萬物,因為祂為自己而創造了萬物……祂按自己的肖像創造了他們,因為祂因創造他們而死(於愛),在愛內死去——愛,因此是創造。」所以,盧嘉勒認為,天主創世的邏輯永遠是自我空虛,受造物由此而出現。盧嘉勒把創世看作是天主的一個行動,和祂的內部動態密不可分,交出全部自己的動態。因此,天主不僅創造了宇宙,而且還保存宇宙的運作,不斷地維持萬物,以祂眷顧的愛分分秒秒陪伴大自然。最後,我們看到把一切存在物連接起來的金線。盧嘉勒也說:「因此,世上的一切,在愛的關係中共用一切。每一件事物和每一件事物之間……但你需要成為愛,才能在存在物中間編織金線。」自然界的合理性給我們講述一個造物主,祂就是關係,最卓越的合理存在。天主的關係是三位一體,而祂所創造的一切事物帶有那個三位一體的印記。
《願袮受讚頌》是一門完整的神學
我們採訪化學教授兼EcoOne 成員艾莉娜·帕翠(Elena Pace)。EcoOne 是一個受合一靈修激勵而從事自然與環境領域工作的國際專家網絡。
0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