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密林7公里,徒步或乘坐雨季時唯一能夠在泥濘坑窪之地前行的廂式貨車,便可到達格羅雷(Glolé)村。這是象牙海岸(Ivory Coast)東北部堂科比(Tonkpi)地區的18個小行政區之一。此處沒有電力,因此也沒有電視、互聯網或商店。那個地區的很多人被盧嘉勒的手足情誼理想所感動,並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從踐行『福音的話』開始,甚至連社會和政治架構都已開始逐漸因這份經驗而得以豐富,受到光照。吉伯特·戈巴·濟奧(Gilbert Gba Zio)是這個團體的負責人兼傳教員及一家之長。最近,他在肯雅奈洛比(Nairobi,Kenya)召開的共融經濟(Economy of Communion)會議中說:「有一天,我們自問該為我們的小村子做些什麼,我們看到,活出福音的話能夠提供一些指導方針。」以下是那個決策的一些具體結果。
賓客之家。格羅雷本地話“Kwayeko”(我們有個地方供您歇息)並非僅僅是口頭之言。吉伯特說:「很多人經過我們地區,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已走了好幾公里的路,只睡在路邊。每次我們總會把床讓給客人睡。這也是福音之道,但我們對自己說:『難道我們不能做更多點嗎?我們為什麼不興建幾間小房子呢?當有人到這裡時,我們可以提供地方給他們住。』於是我們開始一邊開心地唱歌,一邊燒磚。我們的群體裡,有一些泥瓦匠,我們蓋了12間小屋子,每間屋子有一個臥室和一個客廳。現在我們可以對前來的客人說:『我們有一間屋子,你來睡那裡吧。」那裡也一直會有一些食物,因為我們都是種地的。這樣,我們就跨出了第一步。」
健康之家。雨季時,很難走到鋪有路面的道路,然後再走30公里到達最近的曼恩市(Man)中心。若遇到緊急醫療情況時就相當困難了。吉伯特又說:「一天,一個婦女臨盆,但遇上難產。我們用獨輪車把她推到柏油馬路上乘車。感謝天主,那個婦女得救了;但這是非常辛苦的事。因此,有必要建造一個保健所,讓一些傳統懂得接生的來幫助分娩的婦女。但哪裡去找資金呢?我們那個地區有土地租讓的,土地擁有者可以將這塊地給別人去耕種一個季度。最後,收成分為兩等分,出租人和承租人各享一半。我們的團體承包了一個咖啡種植園,安排男人們拔草,女人們採摘咖啡豆,賣得的錢可以買水泥來建造健康之家。」
孩子們營養不良。「村裡有孩子死掉,我們不知道其實我們可以拯救他們。在普世博愛運動的永久瑪利亞之城裡,有一個照顧他們的中心。我們向他們解釋了問題,開始把孩子帶到那裡去。我們驚訝地看到孩子們在那裡越來越健康,而且不用吃藥。他們教我們怎樣餵養孩子。一天,那個中心的負責人對我們說:『如果你們願意,我們可以去你們那裡。』在我們的文化裡,孩子是屬於整個村子的!他們給我們解釋了怎樣預防及治癒這種疾病。我們開始改變飲食習慣,明白到必須吃豆類、花生、蘑菇……我們學習怎樣保存食物,這樣我們甚至可以在災荒時期也能有東西給孩子們吃。」
水稻銀行。吉伯特繼續說:「我們把水稻儲藏在小一點的谷倉裡,但常常有賊和老鼠『光顧』。所以我們造了一間密封的地窖,大家都可以把自己的糧食存放在裡面,因為我們只有30人。迄今為止,一些不屬於我們群體的農夫也加入到我們當中,110人把自己的水稻一袋一袋地儲藏在我們的銀行裡。在三、四月的雨季裡,他們拿出需要播種的,留下餵養孩子們所需要的。在適宜的時候,當價格上漲時,他們拿走稻谷出售。每個人按照自己的良心捐出收成的一部分存入銀行,作為一份奉獻以補助團體及那些保衛水稻銀行者的所需。」
一個村子還不夠。吉伯特總結:「鄰近村的人對我們說:『你們能不能來把你們所做的事情教給我們?』今天,在格羅雷已有13個村子和我們度同樣的生活。合一是我們的財富。一天,一個村外人想來幫助我們給村裡打一口井。但我們沒法在地點上達成一致。如果我們堅持打井的話會給村裡帶來分裂。所以我們寧願不接受這份禮物,也要保持我們中間的合一。」
參閱《共融經濟 —— 一種新的文化》-編摘自《新城》,第13/14期,2015年7月
參閱2015年7月非洲版《新城》
2015年在格羅雷(象牙海岸)舉行的共融經濟大會
格羅雷(Glolé):我們有一個供您歇息的地方
為了公共利益,手足情誼的理想在森林入口處的一個村子裡得以轉化成具體的決策,成立了一個賓客之家、一家水稻銀行、一所保健中心和托兒所。以下是吉伯特(Gilbert)的經歷。
0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