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源自一個計劃,一個民族之間手足情深,友愛團結的計劃,幫助弱勢的,並且彼此幫助,因而能構建一個更合理的社會,所以不能與戰爭相提並論,因為戰爭只屬於人類灰暗階段的野蠻行為。左丹尼非常熟悉戰爭,因為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迫參軍,在奧地利戰場上一役受重傷,卻獲得榮譽勳章。然而,並非因對流血與死亡的恐懼而令他勸勉人類拒絕戰爭。人們以為戰爭能解決國際秩序與問題的工具。
戰爭可以視為人類可憐的思想,如同一個機器渴求權力,竟然為了滿足權力慾而不擇手段,反對任何的敵對派,卻沒有很自然地想到關心彼此的痛苦、悲傷、死亡等。戰爭不會產生勝利者,反而只有失敗者。歷史給了我們教訓,而左丹尼給了我們指示:每一場戰役只給當地留下最漫長的哀傷,欲解決的矛盾與衝突擴大。因此,理性而言,已提議我們放下武器,好戰的心態,反而準備心平氣和。為那些相信人是天主所造的受造物,竟得罪近人,這是一種怪誕的行為。怎可以想像天主喜歡祂的受造物有這樣的生活?
以下是我們為您刊登由新城出版社發行《戰爭一無是處》一書的文章。左丹尼於半世紀前所寫成的,但今天時代,我們在衝突威脅當前,卻非常合時。
其中一段是:「戰爭造成大屠殺,只披上一種獨特崇拜神聖的外衣,猶如用首生來給巴爾神作犧牲祭獻。暴行的動機真的可怕,以美麗詞藻來掩飾那要爭奪的利益。當人類精神文明得到進步,戰爭才會被列入殘酷祭祀、邪惡、迷信及野蠻的表現。戰爭在人類中一如病態,靈性上的罪行,令個人與團體的身心兩方面受損,懵然不知!」
另一段是:「歷史證實了基督信仰的邏輯,即軍備只帶來恐慌、冷漠、戰爭等,所謂『要和平,先準備戰爭』是不切實際的話。翻開歷史教科書,就足以證明,軍備競賽,預備武器的後果。和平是無法達到的!我們基督徒不是愚昧無知的!我們願意和平,並非空想。和平不是白白從天而降,空手獲得。和平是一種忍耐的行徑,要靠大家一起達成的。因此,用和平來獲得和平。」
最後一段是:「凡害怕的便會維護戰爭。發動戰爭的是因為生怕。誰害怕受凌辱,就開槍,是釋放的一種本能。因此,需要勇氣,以一種理性的勇氣來支持和平。」
阿柏圖羅裴斯提(Alberto Lo Presti)
若你願意擁有和平,先為和平未雨綢繆
左丹尼的思想中不乏政治性的教導。『左丹尼中心』主管阿柏圖羅裴斯提(Alberto Lo Presti)從左丹尼著《戰爭一無是處》一書中抽出一些反思的要點。
1
1Comment
Feedback
Grazie prof. Alberto Lo Presti per questa preziosa riflessione in cui emerge ancor più di grandissima attualità il fortissimo esempio di Igino Giordani. In questo sabato poi in cui ci è proprio proposta la Giornata internazionale della nonviolenza (giorno in cui volutamente si ricorda la data di nascita del grande leader Mahatma Gandhi) lo scritto proposto è davvero opportunamente molto prezio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