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燈節:光明節

 
即使全球充斥着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與衝擊,印度人民在11月10至15日慶祝他們最隆重和最熱鬧的節日——排燈節(Diwali)。這是印度的傳統節日,也是信奉其他宗教的家庭的慶節。

20151119-03印度教阿修芬(Ashwayuja)月裡,即通常在10至11月間,全國都會沉浸在喜慶和燈火中。排燈節(Diwali)可追溯至羅摩王(King Rama)的古老傳統,相傳羅摩王在森林中流亡了14年後回到阿約提亞(Ayodhya)城,那裡的人手持泥土燈(dipa)遊行(avali)以歡迎國王歸來,因此被稱為屠妖節(Dipawali)或排燈節(Diwali)。今年是11月10至15日。
人們以徹底打掃房舍來開始這個慶節,住屋的幾個地方,如門口、窗臺、休息處等要懸掛幾盞小燈籠。一到夜晚,整個城市變成了一個夢幻般的仙境畫面。燈象徵著知識和內心的領悟。就像萬花筒一樣,其含義交疊而延伸:知識戰勝無知;注重內心能帶來和平;良善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的陰影,釋放出生命的力量。
一整年,人們都在期盼著這個慶節的到來。慶節的第三天,即排燈節當天,人們穿上新衣服,用花環和珠光寶氣的首飾盛裝打扮。他們和親朋好友互贈禮物,特別是甜點和自製的零食。所有的人參與宗教儀式朝拜財富女神拉克什米(Laskshmi)。在一片和平的氣氛中,他們手持樹枝、硬幣、宗教畫像,吟誦吠陀頌歌(Vedic mantras),接受她的祝福。然後還有各種遊戲,如紙牌,特別是拉米(rummy)紙牌遊戲、默劇、舞蹈、尋寶遊戲和煙火表演。
排燈節不僅僅是一個印度教節日,而且也是一個全國性的文化與社會盛典,慶祝形式則根據不同的地區和及其主要宗教而略有變化。穆斯林、佛教徒和基督徒也一起慶祝。在這五天裡,孟買(Mumbai)、新德里(New Delhi)、班加羅爾(Bangalore)、果阿(Goa)的普世博愛運動中心及相關的13個教育中心,都籠罩著一片燈火之中。這些中心服務1,500個孩子和青少年,他們中大多數是印度教徒(Hindu),由於得到遠距離經濟贊助而能接受教育,每天一頓熱餐和醫療保健(www.afnonlus.org)。
20151119-04排燈節儀式顯示出印度人民對家庭和友誼的重視、生命的和諧、尊重自然環境等方式的高度敏銳。很顯然,為了排燈節,你會購買和個人無關的物品,但卻會用你自己的雙手做出來的禮物饋贈親友。同樣重要的是,除了祈禱外,還會奉獻大地的果實,以表達對大自然及其恩賜的感謝之情。這個習俗在教宗方濟各的通諭《願袮受讚頌》(Laudato si’)裡得到了回應。正是這部文獻,及與受造界、與他人和諧共存之間那不可分割的關連,啟發了聖座宗教交談委員會(Pontifical Council for Interreligious Dialogue)向將近千萬個永恆聖地(Sanatan Dhama,西方人稱之為印度教)信徒發去教宗方濟各的屠妖節賀函。教宗在賀函中分享:「我們基督徒和印度教徒,與其他宗教信徒和善心人士一起,始終推動一種促進人類生態的文化。」
賀函也表達了一個願望:「我們一起有意識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去保護大自然,捍衛窮人,建立尊重與手足情誼的網絡。」(《願袮受讚頌》201節)正表達了我們願意在自己心靈上、我們與其他人、與大自然和神都建立起和諧的關係,有助「和平之樹的成長」,在方方面面帶動具體的忍讓、接納與對談的行徑。

評論的守則(500)

 

另外可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