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icial International Website普世博愛運動
Official International Website
    • 聯絡我們
    • 盧嘉勒
      • 盧嘉勒的生平
      • 合一的靈修
      • 神恩的體現
    • 普世博愛運動
      • 沿革
      • 行動規劃
      • 一個民族
      • 聖召與使命
      • 組織
    • 對談
      • 天主教會
      • 各基督宗派
      • 各大宗教
      • 無特定宗教信念的人士
      • 文化
    • 事業與活動
      • 藝術與演出
      • 福音小城
      • 參與社會性事務
      • 瑪利亞之城
      • 傳播媒介
      • 培育與學習
    • 新聞界專欄
      • Focus
      • Press releases
      • Dossier
      • Media Monitoring
      • 多媒體欄目
      • Contact Us
    你現在的位置: Home > 政治與法律 > 左丹尼(Igno Giordani)的遺產

    左丹尼(Igno Giordani)的遺產

     
    2016年4月18日
    1980年4月18日,左丹尼撒手塵寰。我們為悼念他刋登一篇由他的好友湯瑪索·蘇爾基(Tommaso Sorgi)在他去世不久後所寫的一篇文章。社會學家的蘇爾基曾任意大利國會議員。他更是「左丹尼中心」的第一位主任,寫過一些有關左丹尼的傳記。
    1

    19691948年,左丹尼(Foco)認識了普世博愛運動。他在輿論上對信仰的觀點引導着那似乎激烈的爭論漸趨成熟後,當上意大利新政府的國會議員。
    在信仰上所下的功夫令他付出沉重的代價,人們對他的專業指指點點。正如躲避福音上兩種極端的觀點:一方面是那個深藏着道成玉身的印記;另一方面是那個只局限於世上默西亞的趨勢。福音的訊息正具備完整人性與神性,所以蘊含一種革命性(那種革新)的種子,能改變歷史的面貌,其功效直到今天,令人們獲得最大的自由。
    左丹尼的這種深刻概念就是他無數著作中的「契機」,維繫着人性與神性,有必要關心人性一面,接納基督給各民族恢復原有的自由與尊嚴。左丹尼思想上的樞紐包括了自由、平等、團結、善用社會的資源、工作的尊嚴、政教之間的協調、活化公共生活與經濟活動的道德層面、反對軍事競賽及國際間和平友好關係。因此,這些都是他的觀點。他在生活上遇到任何事都已堅決地朝向天主,必定具有往上直立的印記。
    左丹尼的日記篇章上也記錄了一些焦慮,如公開生活與私人信仰之間的一致;由於「政治失敗、寫作及社交生活的虛幻而令個人的「苦修」變得脆弱。他曾寫下自覺心力交瘁,無能為力去達成自己的願望。例如:「透過簡單的報紙傳播聖德」(當時他是「人民」報的主編);「在那虛幻渺茫的走廊上(意大利國會議廳)散播聖德」。他於1946年8月,這樣問道:「誰能施行這個奇蹟?」
    這種質詢與焦渴答覆都披露在那次幾乎稱為上智的「召叫」,即左丹尼與盧嘉勒首次見面的過程。自此,令左丹尼重振心志更深化他那種活躍的基督信仰,無論神聖的曾面及社交方面都再創高峯。那次見面正是他與一種神恩相遇。左丹尼對於教會傳統的靈修精神瞭如指掌,也從中獲得滋養。這種神恩似乎馬上進入一種廣闊深高的幅度,應用在神學與歷史學上。合一的神恩馬上給左丹尼一種巨大的活力,不僅在教會用得着,更能進入公民團體中,「變化人們的共同生活,與聖人同居共處,在政治上注入恩寵,成為聖德的工具。」
    左丹尼在普世博愛運動的發展上付出的其中一項貢獻就這樣逐漸成熟,有助於那細小的「一隊」人開始意識到漸露頭角的神恩在人性層面上發揮作用。
    現在,普世博愛運動的發展已經遍及各大洲,精沛旺盛,有賴於左丹尼的生活及他一生為建立基督信仰社會性的視野而艱苦經營及奮鬥,豎立了一種聖經上先知性的形像,反對任何一種撕裂信仰與事功和「危害自由」的做法。
    他給普世博愛運動留下了一份珍貴的遺產有待發掘,尤其是他的思想與他的方法。我相信都很有益處。他給整個基督信仰所指示的途徑;對基督信仰傳統經驗的鑽研及以平衡觀點閱讀福音,既不會隨便依附又不會一概而論,反而開放地在兩座城中去尋找「理性合作」,即天主之城和人類之城。
    節錄自湯瑪索·蘇爾基的文章:《給我們留下的遺產》新城雜誌1980年5月第9至10期。

    • Recommend on Facebook
    • Tweet about it
    • Tell a friend
    Share this on WhatsApp

    点击这里取消回复。

    評論的守則(500)

     

    Feedback

    1. Tarcísio
      2016年4月19日 at 17:53

      O Igino costumava dizer: “Quando nos sentimos pequenos diante dos homens; é porque estamos nos agigantando perante a Deus…” e dizia também: “O homem que não ama; é um morto que caminha…”

      回复

    另外可以瀏覽

    「我們」就是教會

    2018年11月17日
    「我們」就是教會

    現今正是基督徒團體遭遇挑戰的時代。事實上,教宗一直在鼓勵天主教徒呼求瑪利亞和聖彌額爾總領天使的保佑。以此為背景,以下這篇深愛著教會的左丹尼的默想能夠讓我們停下來好好思考一番。

    [全部資料]

    天上與人間

    2018年9月15日
    天上與人間

    我們為讀者刊登左丹尼的一篇文章《瑪利亞聽到教會的讚歌》,讓您更明瞭瑪利亞懷抱愛子聖屍的奧秘。

    [全部資料]

    合一的盟約

    2018年7月14日
    合一的盟約

    普世博愛運動的成員紀念1949年7月16日為盧嘉勒與左丹尼訂立合一的盟約的日子,也是「運動」發展的基礎。自那天起,盧嘉勒獲得一份神秘的經驗,稱之為「1949天堂」。

    [全部資料]
    專題管道
    經濟
    民族與國家
    靈修精神
    人物、體育、生態
    社會、藝術、演出
    文化、教育
    媒體與傳播
    政治與法律
    Tweets by @SIF_zh

    Focus

    • 日本——你們向所有人敞開心扉!
    • 盧嘉勒:勇於面向新紀元

    新聞界專欄

    • Focus
    • 新聞界專欄
    • 新聞界專欄
    • 新聞界專欄
    • 多媒體欄目
    • 國際中心

    網站服務

    • 網頁指南
    • 活动
    • 多媒體迴廊

    聯絡我們

    • 普世博愛運動
    • 聯絡
    • 编辑

    Linked sites

    • 比利时
    • 英國
    • 愛爾蘭
    • 日本
    • 西班
    • Mesoamerica
    • 荷蘭
    • 波兰
    • 塞爾維亞
    • 南美洲
    • 美國
    • 露明瑪利亞之城
    • Mariapolis Victoria – Africa
    • Mariapolis Lia – Argentina
    • 新家庭

    你現在的位置

    跟进

    • Diventa un fan
    • feed RSS
    • Tweet with me
    • Guarda i miei video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Periodico telematico del Movimento dei Focolari (P.A.F.O.M.) reg. Trib. Velletri decr. N. 11 dell’8 maggio 2006. Privacy Comments to webmaster. Questa opera è pubblicata sotto una /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s 2.5 Generic License.
    Web developed by Xcogito Graphic Design by Gabriele De Sanctis | Privacy Policy
    • RSSRSS
    • Become my Facebook friend
    • feed RSS
    • Tweet with me
    • Watch my videos
    本網站使用了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包括第三方,給您提供最好的瀏覽體驗。 您可通過關閉這標題,同意我們的程序採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確定 关于cookies的信息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