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嘉勒靈修中有關慈悲的思想

 
「盧嘉勒中心」共同負責人阿爾芭·斯格莉麗雅(Alba Sgariglia)藉着慈悲的光照下,再次閱讀盧嘉勒作品中有關合一靈修的要點。為您刊登她曾在有關慈悲會議中談及的三個部份。

20160612-01教宗方濟各在慈悲禧年中建議我們「如同天父一樣慈悲」作為生活的準繩。事實上,他在詔書(Bolla di indizione)中這樣指出:「我們在慈悲中體會到要具有如同天主的愛。祂完全自我給予、恆常和白白給予,不求任何回報。當我們向祂祈求,祂必給我們援助……蒙受祂的助佑,意味着我們找緊祂的臨在,祂的接近(MV14)。這種慈悲的愛揭示了天主父性的滿全。天主是愛,正是天主聖神在我們的時代賜予盧嘉勒合一神恩的靈感火花。
總之,盧嘉勒發現到一位並非遙不可及,或無法接觸,或與她生無關的天主,反而是富有慈父的面容……一切事情的發生都視為實現在我們每人身上愛情的計劃。祂警覺敏銳的眼光和親臨是可觸摸得到的。「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一一數過了。」(瑪10:30)慈父的愛能照顧一切的需要,連最微小的,甚至累積起我們缺點、過失與罪過的空虛。慈悲聖父的面容藉道成肉身的聖子得以彰顯,並圓滿揭示祂慈悲的愛。
福音中有關慈悲的片段
教會不同的教導文獻都談到慈悲的主題,總是引用福音那些最能顯明的章節。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浪子回頭的比喻(路15:11-32)。1999年月2日,盧嘉勒在德國帕德爾邦主教座堂(Duomo di Paderborn)給一大群青年講解這個比喻。以下是盧嘉勒的話。
她說:「浪子的父親有很多事情要做,如跟進家中事情、傭人的工作等。然而,他主要要做的是等待,等待那離家遠去的兒子回來。他跑到家中最高的望台上,高瞻遠眺。同樣,在天的大父……你們年輕人,也可以想像到祂神聖、高深及富動力的聖三生活。祂努力支撐着受造界;給登天堂的靈魂預備地方。
又或者祂尤其做一件事情——等待!等待誰?我們!我!你們!尤其是我們遠離了祂的人。在美好的一天,父親深愛的兒子花光了一切回到家。父親擁抱兒子,給他穿上最華麗的衣服,並給他戴上戒指,準備肥美的牛犢大事慶祝。
我們會怎樣想?他渴望用一副全新的目光來看自己的兒子,既往不究。不僅原諒了他,甚至忘記昔日發生的事。比喻中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愛。同樣,天父在我們生命的愛就是這樣,祂寬恕我們,並既往不究。」
資料來源「盧嘉勒中心」Fonte: Centro Chiara Lubich
Complete text by Alba Sgariglia (Italian)可閱全文(意大利語)

評論的守則(500)

 

另外可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