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對於不認識的人,很少說話,尤其是獨自在旅途上。然而那一刻,內心一份推動力促使我看看周圍的人,提醒自己在這種混亂的人龍中可以加強天主的臨在,作個對比。我記得手袋還有一包餅乾,首先與站在我後面已很餓的學生分享,就足以令我們那部份的人龍開始交談。
起初,大家都講述自己的經歷與遭遇,之後,我們發覺到可以彼此幫助。我的手提電腦剛好有足夠的電量為一對德國夫婦的手機充電,因為他們趕急要打電話回家。他們幫我看守我的行李,讓我去找免費上網點,給我的朋友寄電子郵件通知她。跟一對意大利年輕夫婦打了個招呼,才知道原來他們與另外兩對夫婦一起「渡蜜月」,他們不太明白機場的宣佈,於是我替他們翻譯,讓他們衡量不同的選擇。
經五小時三十分鐘後,都無法安排另一航班。最後航空公司給我們領取一頓晚餐和住宿一宵的通知。我才知道只是幾個小時後,我們又要再次回到機場。
我終於坐在飛機上,閉上眼晴想好好休息一下。我意識到,即使幾番波折,但這些「接駁」(英語稱轉機)雖然延誤了,卻可以在目前一刻與近人相遇,令失意的晚上充滿額外的平靜。我遲了一天才到家,疲憊卻心安。」
美國馬里蘭州艾美(Amy Uelmen)
選自《新城》(美國版2016年5月)
接駁·錯失·相遇
在機場焦急萬分。大部份人都能忍受航班延遲一個小時,但變成兩個、三個、甚至過了晚飯時間……焦慮就會升溫,艾美也一樣,但她想起七月份的生活聖言,「別人從不是陌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