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埃魯(Primiero)的精神與民族之間和睦共處

 
1959年在意大利北部所訂立的盟約得以落實。以一種寰宇的目光來看普世博愛運動初期自冷戰開始到踏入新禧千年的經歷。

Fiera_di_Primiero1959年,在意大利特倫托山區皮米埃魯(Primiero)小鎮舉行了最末一個初期的。瑪利亞之城顧名思意就是瑪利亞的城市。這是普世博愛運動一年一度最具特色的活動之一。參加者包括成年人、青年和兒童,他們一起共處,體驗生活。他們來自不同背景與階層,卻願意活現手足之情為目的,按福音普世性的精神生活,即是每條不同方式表達的「金科玉律」,鼓勵人們活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959年8月22日正是西歐與蘇維埃陣形對峙的冷戰時期,但參加那年瑪利亞之城則有27個國家的代表,他們決意把自己的人民奉獻給聖母瑪利亞。當時他們以九種語言讀出獻詞。由不同國籍組成的這個「子民」都願意把那在普米埃魯體驗到的合一生活帶到全球各地。今天,國與國的關係正處於「野蠻的碰撞」中,似乎達到紊亂的巔峰,因此1959年所建議的盟約更覺有此必要。於是,今年8月27至28日,普米埃魯鎮政府在新合併的市鎮舉行名為「人類大家庭」的會議。講者有意大利最高法院榮譽主席振尼·卡素(Gianni Caso)法學家及教廷拉特朗大學法律系主任溫岑素·邦諾莫( Vincenzo Bonomo)。
現在不談民族,而是國家,因為同類族走在一起組成國家,自主獨立,有各自的法律,可惜卻否認存在赤貧的民族,其實他們活生生的存在,卻不能自決獨立,沒有自己的權利,甚至被視為「公共社會」的一部份,更有一個流傳極端的看法,即沒有意見的民族,沒有見解,沒有決定自己的權利,但往往他們希望報復。
1959年那天,盧嘉勒的確把各民族奉獻給聖母:「各民族按天主的意願和睦共處。」她不是指國與國。她把民族交托給聖母,由她照顧各民族也有權利保護自己。邦諾莫肯定地指出:「今天,再不存在冷戰卻有和平冷感,或許更糟糕,因為一種和平或一種假設的和平,缺乏共享的價值。」1959年的那份「盟約」精神仍存在今天嗎?在面對國際現況的難題下,這些原則在今天比過往更有必要宣告和落實。按幾位講者表示,有必要把事實寫成書;突出合一世界視覺的重要性,更不可排除差異,反而要突顯。
今天,要重申遠在1959年所發現預知的價值和証明當時人們接觸後的熱忱和信念。當地其中一位政治家曾把普米埃魯周邊四個小鎮合併,他是前鎮長,這樣表示:「普米埃魯的瑪利亞之城不應只停留在一種觀光形式,反而最終要帶出其改變生命的價值。」大家都希望能提升盧嘉勒留下遺產的價值,並使普米埃魯成為各民族手足情誼的試驗場。例如:進行合併普米埃魯附近四鎮(Fiera di Primiero, Siror, Tonadico e Transacqua)的工作來得不容易。這四個小鎮的「人民」為大眾的利益,採取共融的態度。
五十多年這種經歷的背後表明「已種植的種子有必要繼續澆水,使之生長。」會議中的討論中提議把各宗教之間「亞西西的精神」與各民族之間的「普米埃魯的精神」聯繫起來,就最好不過了!
2016年8月28日主日早上在普米埃魯皮爾域教堂,大家聚首一堂在同一地點重複誦讀1959年獻給聖母的「禱詞」,作為加深這個慶祝中既深邃又更新的和平承諾與責任。
羅柏圖狄皮魯托(Roberto Di Pietro)
節錄自《新城》在線(Fonte: Citta Nuova)

 

評論的守則(500)

 

另外可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