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凱文·麥基格(Kevin McKeague)是(貝爾法斯特)天主教聖安德肋學校(St James Catholic School)的校長說:「 有一次,我聽到盧嘉勒講到有關法國大革命的三個理想,其中手足情誼是發展得最少的……。在貝爾法斯特也是這樣,就像我們也被分隔成兩個團體……。所以,我在和大衛(基督新教學校的校長)的會面中看到搭建橋樑的必要,以及把愛和手足情誼傾注到我們的團體中。」
大衛·麥克基(David McConkey)是(貝爾法斯特)基督新教白宮學校(Whitehouse Protestant School)的校長:「我深信教育在促進和平方面起到一個根本性的作用,通過一系列的倡議,不同宗教傳統的學生,可以面對面地相聚。」

2009年,貝爾法斯特的基督新教學校被縱火而夷為平地,其他兩所學校也被殃及,他們共同舉辦一場主題為『團結』的音樂會,標題是『我為人人』( everybody for everybody)。來自這三所學校的許多學生和家長出席了這場音樂會,還有隸屬於工黨的市長,和堂區司鐸,分別代表了明確分隔開來的團體,他們通常不會被邀請一起走上同一個舞臺。這要感謝所有參加的人,市長說:「你們全都在你們的團體和國家裡作出有力的見證。」一家當地的報紙這樣形容:孩子們「給我們展示了一幅路線圖。」
過了不久,具體的可能性出現了。由於缺少資金,無法重建學校。三所學校的師生立刻肩負起了這個重擔,他們決定在貝爾法斯特議會大廈前,組織一場正面而強烈的抗議。由不同的黨派成員所組成的教育委員會議會,被這團結的證明深深打動。同一天,正式通過和公佈基督新教學校的重建計畫。
最初由盧嘉勒所提出的『愛的藝術』,作為醫治自我中心、不公平、歧視、恃強欺弱等問題的良方,更在這三所彼此友好的學校中實踐。『愛的藝術』包含著真正的基督信仰一系列的思想,協調地綜合了有關愛的不同要求。與此同時,也提醒我們實行和繼續努力的思想,好能使這份精神成為生活上活潑的事實。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這三所學校相關的團體發現自己越來越合一了,也要感謝諸如『和平之鼓』(Drums for peace)等活動,學生們在這個活動中朗誦詩歌、歌唱及展示藝術作品,活動的主題正是和平……。當然,不只是鼓樂表演!最初,這些鼓是用來在政治集會中告示對立團體的,但現在則用來宣告和平!
在『和平之鼓』活動期間,定期選出一篇得獎的詩歌。2010年,來自貝爾法斯特的艾登·多伊爾(Aiden Doyle,8歲)的一篇作品中選。作品描寫了一些衝突,似乎將北愛爾蘭拖回內戰的黑暗年代的風險。在那些時日, 一個警員和兩名士兵被殺。艾登用典型的兒童的天真,自然地寫到:「那個死去的警員是某個人的父親……。」他懇求在和平進程中不要走回頭路。艾登的這些簡單卻有說服力的話,成了新聞內容,並登上了國家頻道的新聞節目,為促進和平及和平教育作出了強而有力的貢獻。
報章的一個評論指出:「這不僅僅是一個教育經驗。」又說:「而且還是個社會經驗,老師怎樣跨越界限,不僅是不同團體之間的界限、南北之間的界限,而且是宗教、語言和文化的界限。」
節錄自『學習手足情誼』:國際研討會——教育工作坊』的經驗之一:北愛爾蘭:三所學校之間的協議——重建手足情誼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