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行動:靈修精神的另一面

 
藉着合一神恩的啟廸,南美洲和加勒比海的社會性組織所推行的社會行動,旨在治癒南美洲大洲嚴重貧富懸殊的創傷。

4月12日至13日,在巴西珍妮逹瑪利亞之城(Mariapolis Ginetta)舉行了南美洲和加勒比海社會性的組織第二屆研討會,致力謀求改革更新。70位代表來自新人類運動、合一世界青年、新家庭運動和其他組織以不同方式致力社會行動。

研討會標誌着加強全球性網絡的聯繫,即所謂持有「志向証」,借一種憲章形式為基礎,凝聚各種計劃、組織和社會運動,各自都具有改革社會的手足情誼的基因,其目標正與南美洲主教所訂定的「阿帕肋茲達文獻」(Document of Aparecida)互相輝映,提出要「優先選擇窮人和被遺棄的人」。這個猶如指南針的原則,給南美洲和加勒比海的基督徒團體作領航。這種趨向不可忽視,更不可避免,正是基督徒生活方式和優先行動的指標。這次聚會的重要時刻是與普世博愛運動會長傅瑪利和協同會長方樂緊湊的對談。

參加者提出的問題揭示了成功的例子和失敗的痛苦,卻令和衷共濟的價值表露無遺。兩位嘉賓的答案都是從實現耶穌的宏願:「眾人合一」(參閱若15:17)的角度來看,給大家打開一個全新的視野,不光是為了組織社會性的行動,而是為了整個普世博愛運動。

事實上,傅瑪利指出:「你們都懷着神恩,正如運動初期一樣……」你們所做的正實現了盧嘉勒與她同伴在特倫托所開始做的。「你們跑到窮人中,帶着記事本和筆,把他們的地址和所需的東西記下。他們走在一起分享所需的資源和幫助。這正是網絡聯繫的主要原因,也你們正在做的一樣?」

傅瑪利又說:「一切的社會舉措都必需以改革社會為目的,使之成為團體共同生活的目標,分享所需與才能。」她補充說:「你們令(合一)神恩變得有形可見,成為完整的行動。神恩不只具有靈修一面,還有社會一面。從你們身上便一目了然。」

方樂德激勵大家「要知道在這道路的各個範疇上有許多其他同伴。」傅瑪利總括說:「人人都有同一的目標──改革社會,但方法不一。我們要高興在天主的大家庭中,有多樣的聖召和充沛的回應。每一位都是組成這幅馬賽克的一粒小石子,我們感到無窮的力量。」

詳情也可瀏覽www.sumafraternidad.org

評論的守則(500)

 

另外可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