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手足情誼:為歐洲是必需的

 
盧嘉勒談及歐洲的一個思想,一個多民族的家。

普世手足情誼也是屬於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人士的計畫,渴望人類受益。法國大革命的口號是『自由、平等、博愛』。許多國家已經建立了民主政體,至少達成某種程度上的自由和平等,但博愛卻不然,理論多於實際。

然而,誰首先宣揚了普世手足情誼,並告訴我們實現的方法?是耶穌。耶穌向我們揭示了天主的父性。祂又折毀『相同』與『不同』的藩籬,朋友與敵人的壁壘。祂釋放所有人為掙脫囚禁的桎梏,擺脫一切形式的奴役,斷絕所有不義和從屬的關係。藉此,在文化、存在與政治上,完成了真正的革命……

耶穌給我們用來實現普世手足情誼的工具就是愛,一份強烈的愛,一份嶄新的愛。跟我們平時所知的愛截然不同。事實上,祂將天上的愛的方式移植到地上。

這份愛首先要求我們愛所有的人,因此,不僅僅關愛親戚和朋友;也要求我們愛可愛的和討厭的;我們的同胞和陌生人;歐洲人和移民,我們教會的和其他教派的信徒,我們宗教的和其他宗教的信友。

今天,要求西歐國家去愛中歐和東歐國家,反之亦然,也要求所有的人向其他大洲開放,實現建立歐盟的人的願景。這份愛要求我們愛自己的敵人,如果他們冒犯我們的話,也寬恕他們。戰爭令我們的大陸沾染鮮血之後,許多歐洲人也愛自己的敵人,並在促進和解方面樹立了榜樣……

所以,我所講的愛是沒有區分的,顧及到我們在任何時刻,直接或間接遇到的任何人,即那些就在我們身邊的人。還有,我們和別人正在談到的那些人;那些接受我們每天服務的人;那些我們通過報章或電視得悉的人。既然這是我們天父愛的方式,祂讓太陽升起照耀義人和惡人,降雨給義人和不義的人。(參閱瑪5:45)

……此外,耶穌帶來的愛不是一種理想主義的、多愁善感的,只說不行動的愛,而是一種具體的愛,需要用實際行動表達出來。我們讓自己,為一切人成為一切,這是有可能的。為生病的成為生病;與喜樂的人一同喜樂;和別人一起感到憂慮、不安、饑餓、貧窮,在我們內心感受到他們所感受到的,並採取相應的行動。

今天,歐洲有多少貧窮的形式!讓我們想一想,只舉一反三。例如:被排斥的殘疾人士和艾滋病患者;販賣婦女,淪為娼妓;流浪漢、未婚媽媽……等。讓我們再想一想,向人散播虛假的偶像、享樂主義、消費主義、物質主義、爭權奪利等。耶穌在每一個這樣的人身上等待着我們具體的愛與行動!祂視任何對他人做的善行或惡表是對祂所做的。耶穌在公審判重複對義人和惡人說:「你對我做了!」「你對我做了!」(參閱瑪25:40)

然後,若更多人落實這種愛,就出現互愛,也是耶穌在一切之上所強調的:「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若13:34)祂稱之為自己的『新』誡命。

耶穌不僅僅召叫個別的人落實互愛,也邀請不同組別、運動、城市、國家等。事實上,現今世代要求耶穌的跟隨者擁有一顆基督徒『社會』的良心。今天比昔日更迫切和需要,愛他人的國家如同自己的一樣,波蘭如同匈牙利;英國如同西班牙;捷克共和國如同斯洛瓦克亞……

耶穌帶來的愛為歐洲是不可或缺的,因為藉此成為多民族的家,『歐洲共同的家』。

另外可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