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ena: 我們處身在盧比亞諾博範廸企業園。企業園於2006年正式啟用,現在共有二十四家企業進駐。共融經濟股份公司的總裁Eva Gullo,請問你們怎樣面對目前的危機?
Eva Gullo, EdC Spa: 正如意大利的所有公司,我們面對着經濟危機,也在尋求解決辦法,希望從共融和共享中衍生出解決方案。我們感到這是重要關鍵去面對和克服危機。某些公司忍痛離開我們;其他則搬遷了,但也有一些新的公司遷入或開張,正正有賴企業家之間的共融而得到這種經驗,我們認為這是企業園能生存的根基和特色。
(音樂)
木製藝術品有限公司負責人Letizia Mirri.: 我們的公司是從一個非常惡劣的情況下喘息過來。前身的公司不幸被迫停業,因為已有一段長時間累積了許多問題,再加上經濟危機帶來的致命傷,最後在2012年底,我們被迫速速結業。我們前路茫茫,失去一切,再沒有穏定的收入,只有失望、眼淚、前途渺茫,連人性尊嚴也失掉。
顧問網絡公司負責人Giovanni Mazzanti: ……Letizi打電話給我,說:「我們公司已決定關閉。我也很心痛,因為我認識你們股份公司,知道你們很棒!心中只想到我們必須採取一些應急的行動,嘗試擺脫困境,復興過來,或至少可以做出改變,總之,務求可以持續發展。」
Letizia Mirri:他們考慮可以興辦另一種手作。於是,我們逐步,一點一滴開辦另一家公司。兩年後,發覺情況好轉。我們藉此重新振作起來。
Giovanni Mazzanti:我們相信,在這些危機關頭,切勿坐觀得失,灰心放棄,反而要集腋成裘,因為群策群力的關係才會帶來曙光。
Letizia Mirri:往往星期天,我對丈夫說:真好!明天周一,可以上班工作。這給我很大安慰,繼續企盼。
(音樂)
Eva Gullo: 企業園確實是一個永久性的實驗室,由企業家、工人和企業園裏的全體居民之間每天的生活組成。這裡也是一個培訓的基地,例如透過舉辦民營經濟學校;一些課程;為年輕人舉辦的實驗學校和工作坊等,也與托斯卡納地區政府合作。
(音樂與圖像,上面寫着)「每天生活的價值不是按收獲來衡量,而是看看你所播下的種子。」( Robert Luis Stevenson)
Milena: 1973年,首個盧比亞諾合作社正式誕生,幾年後,農業經營則交由盧比亞諾農莊管理。
首個盧比亞諾合作社負責人Gabriele Guidotti: 我們開了一個非凡獨特的全體大會,建議股份人修改章程,好能擴大營業的範圍,增加新的生產業。
盧比亞諾農莊負責人Giuseppe Bacci: 2001年的經濟危機導致很明顯的失業問題,解決的方案是由職工開始一個共享的歷程,自動暫時削減工資。不過,他們至今已完全領取到應得的工資。此外,公司方面則選擇革新方案,首先是改良產品;接待客人的質素;教授的方法;採用「來看看」的理念,讓顧客看到產品的生産過程。
(音樂)
Milena: 共融經濟的價值觀是白白分施、互愛和給予的文化,即使我們並非企業家,人人都可以實踐出來。正如「包裹」互助行動的經驗,就是一個大家共享的地方。 (音樂)
Giacomo Reggioli: 「包裹」互助行動是一個具體和立即的行動,幫助目前有困難的人。營造一個空間,讓擁有的人可以給予;有需要的人可以接受,給予與接受有同等的價值。
Ana Calabrò: 能夠建立起十分重要的人際關係,生命所需要的友情。美妙無窮的經驗……每天都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