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哈浦(Kolhapur)市召開了席瓦迪雅亞運動(Swadhyaya Movement)大會,有五萬名成員和支持者參加。這個運動的創始人為印度改革家潘杜朗·夏斯特裡·阿薩瓦勒(Pandurang Shastri Athawale),現領導人為其女兒娣蒂(Didi Talwalkar)。娣蒂和盧嘉勒兩人之間多年來因發展的友誼,在理想與心意上產生了和諧共鳴,並隨著傅瑪利當選為普世博愛運動會長而得以延續。在兩位繼承各自運動創始人衣缽的女性會晤之後,傅瑪利、岑浩思,及「運動」的意大利代表團受邀參與席瓦迪雅亞運動大約一萬對夫婦的朝聖閉幕典禮。這些參與到印度復興運動中的夫婦,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與來自科爾哈浦地區的其他家庭接觸,分享他們運動的理想和靈修生活,並參觀了那個地區的一座重要廟宇。
在市中心大廣場舉行的典禮上,娣蒂向大家講述了她和盧嘉勒之間的友誼,並介紹了作為一位天主教領袖兼普世博愛運動創始人的盧嘉勒。會上播放了一些照片,展示這兩位女性之間的深厚情誼,之後,傅瑪利受邀問候了大家,並在對話的氛圍下,以盧嘉勒之名祝福了他們,分享同一人類大家庭中的成員身份,一如vasudhavaivakutumbakan等印度教(Hinduism)聖典中所寫的。這是一個非常強烈的靈修和感性的時刻,強化了這兩個運動之間的連繫。
印度不同宗教信仰和基督徒之間在這些年根據合一靈修進行的交談已獲得新的經驗。這種濃厚的手足情誼經驗既在生活中體現出來,也體現在知識層面,且發展寶貴的社會計畫。在盧嘉勒神恩的光照下,交談及對彼此的信仰方面的瞭解仍在繼續擴展。盧嘉勒視為一個洞悉時代的徵兆的人,又知道如何向世界提供一種能夠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將所有的人聯合起來。
2月13日的電話聯線中,與傅瑪利及岑浩思的交談以這樣的問題作結束:「幅員廣大的印度,基督徒在10億多人口中只佔百分之二,這給你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普世博愛運動會長回答說:「這給我留下了這樣的一個印象:這是一個細小但又活躍的教會,非常活躍。」協同會長補充說:「印度是一份寶貴的禮物,他們非常喜歡多元化,並用一種包容的姿態生活出來。他們為每一個人騰出空間去明確地表達自己的信仰。這是為西方所準備的一份禮物,因為西方人用一種幾乎是排斥的態度對待多元化。另一件事是靜默。靜默為任何一種形式的交談都是必需的。若內心及人際交往中沒有靜默的話,交談也就沒有立足的機會。」傅瑪利總結說:「這份靜默表達出印度人的宗教信仰的靈魂。正如他們自己所說的:他們能給西方的貢獻,就是讓西方重新發現天主,對天主的感覺和感受到天主。」
另參閱:
印度(一):心神與思想的交談
印度(二):孟買大學與甘地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