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生到佛羅倫薩學習。拉皮拉中心特別與留學生合作,尋求應對移民帶來的新挑戰的方法。你如何讓這些年輕人通過在意大利學習,來實現他們的夢想?他們是極具潛力的年輕人,能夠成為國家間建立良好的文化、經濟和政治關係的橋樑。
紅衣主教貝內利(Benelli)希望歡迎並幫助他們,所以,他決定在教區建立一個國際學生中心,以喬治·拉皮拉教授(Giorgio La Pira)的名字命名。拉皮拉教授是世界和平的積極宣導者,多年來一直擔任佛羅倫薩市長。最近剛剛結束他的宣福禮。1978年,在喬治.拉皮拉去世幾個月後,紅衣主教貝內利寫信給盧嘉勒,詢問普世博愛運動的一些成員是否可以開始這樣的經驗。他寫道:「許多年輕人獨自生活在這裏,處於一種著實令人擔憂的狀態下,迷失方向和感到壓力。我們希望為他們服務,瞭解他們,讓他們感到受歡迎。通過與他們在一起,盡我們所能地尊重和幫助他們,我們可以在我們人性的基礎上與他們建立對話。如果他們是穆斯林,我們將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穆斯林,如果他們是猶太人,就幫助他們成為猶太人。我們希望以滋養他們靈魂的方式為他們服務,並以基督徒應有的禮貌,充分尊重他們個人的尊嚴。」
問:四十年後的今天,情況如何?
答:當然,對於這些很有能力,卻沒有太多經濟支持的海外學生來說,他們的生活條件確實得到了改善,因為他們享受免稅的政策,而且中心還為他們提供住宿和食物。儘管如此,來這裏學習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們遠離家鄉,不得不自己照顧自己;很難在他們知之甚少的文化背景下學習;有很多官僚主義,也有消費主義的吸引力。當你瞭解這些年輕人的經歷時,會被他們在困難時期的勇氣和堅忍以及在困難面前的毅力所打動。更嚴重的問題可能會在第二年或第三年出現,即使他們願意並且非常積極,可是他們卻沒有得到足夠的學分留在大學宿舍。突然間,他們就像站在懸崖上一樣,開始走下坡,最終導致他們放棄學業,夢想破滅。
問:有多少年輕人經過該中心?
答:一個巨大的數字。我們熱切地希望滿足他們的需要,並找到解決辦法,以便給他們帶來希望。他們中的許多人感到失望和沮喪,但卻努力重新振作起來,完成了學業。在海外大學學習,無論是在文化上還是在專業上,都是一個獨特的機會。然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學術方面要滿足他們的需要,在他們之間和與他人之間建立聯繫。這需要協調,並增加對文化和宗教差異的敏銳,把學生自己放在中心,以考慮周到的方式陪伴他們。
問:一個主要由志願成員支持的協會能對政治和社會產生影響嗎?
喬治·拉皮拉(Giorgio La Pira)經常引用文藝復興時期偉大建築師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的話:什麼是城市?即一個大家庭的大房子。今天,整個世界是一個全球化的城市。藉著我們的工作,我們可以通過我們許多「客人」的眼睛和經驗來看待世界上的城市,我們願意互惠互利。「ospite」在意大利語中的意思是主人和客人。我們在中心試圖創造團體,讓人們知道我們正處於一個更加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中。我們需要對對話持開放態度和能夠彼此共融的人。
今天,人們對團體的需求特別強烈:世界總是處在匆忙之中,人們之間變得疏遠;暴力、謊言、懷疑和恐懼與日俱增。我們小小的「行動領域」每天都在擴大,擴大到國家和國際公民的層面。我們相信,唯獨營造團體的精神,希望把社會建設成一個公民機構,把人及其尊嚴放在我們所做的一切的核心,我們就能取得勝利。
嘉蘭·法沃提(Chiara Favotti)撰
一座「創造團體」的中心
義大利佛羅倫薩的喬治.拉皮拉國際學生中心(Giorgio La Pira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entre)正在慶祝成立40周年。中心歡迎和支持留學生,並從一開始就委託給了普世博愛運動。我們採訪了該中心的主任莫里齊奧·塞爾蒂尼(Maurizio Cert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