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嘉勒教導我們去愛
1
在新家庭運動(New Families) 50週年的活動中,我們訪問了單丹尼與安娜瑪麗(Anna Maria and Danilo Zanzucchi)夫婦。他們是最早跟隨盧嘉勒(Chiara Lubich)的已婚夫婦之一。已婚者也能蒙召成聖。

在新家庭運動(New Families) 50週年的活動中,我們訪問了單丹尼與安娜瑪麗(Anna Maria and Danilo Zanzucchi)夫婦。他們是最早跟隨盧嘉勒(Chiara Lubich)的已婚夫婦之一。已婚者也能蒙召成聖。

英國伯明罕普世博愛運動的核心成員給錫克教團體一所小學帶來生機活力。一座清真寺的負責人邀請他們去介紹合一靈修精神。
[全部資料]
尼日利亞祖斯(Jos),600名高中生與老師和家人,一起體驗了普世博愛運動的分享生活方式,他們發現「天主真正存在和活著」。
[全部資料]
來自12個國家65位參加者在1月27至28日聚集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拉斯海瑪(Ras Al Khaimah)參與普世博愛運動的一個典型聚會,該聚會的特色是讓各年齡層的人走在一起,體現福音的生活。
[全部資料]
義大利中部地震後,上千人在沿海地區的旅館中受到熱情款待。在費爾莫省非常活躍的普世博愛運動的教區運動在這艱難時期一路陪伴他們。
[全部資料]
1998年,在巴西珍妮達瑪利亞之城附近,開設「金麥穗」麵包店,一切源於30年前一群女青年,人們稱她們「賣麪包的女孩子」。

Over 1,000 children and teenagers took part in the “Sport4Peace” event held in Kenya, South Sudan and Burundi at the end of August. Sport can become a means to build peace and help overcome social barriers.

吉謝莉爾·麥格納(GLYSHERYL B. MAGNA-ONG),簡稱吉莉(Gly)是一位年輕的教師,生活在馬尼拉。她年幼時,家境貧窮,認識了「張開的手社區中心」(Bukas Palad Social Center),改變了她的一生。

移民!人數不算很多,但他們背後都隱藏着無數的痛苦、個別的文化、對生命的渴求!溫提米利亞(Ventimiglia)是歐洲各國邊界移民最「熱門」的地方。至少有人不會視而不見。

年輕人口佔絕大多數的國家,為求小型的生產創業而將儲蓄轉為貸款,而這樣也成為了經濟上革新的標竿。教宗方濟各為此給予鼓勵。
[全部資料]
麗奧波妲·布拉茜(Leopolda Blasi)是布宜諾艾利斯無原罪始胎孝女會修女,一位有文化修養的女性,了不起的教育家。她和盧嘉勒的關係成了不同修會中度奉獻生活女性之間合一的種子。
[全部資料]
以下是伊拉克青年阿齊茲(Azeez)在普世博愛運動國際青年大會上所分享如何與家人一起逃生及努力建設和平的見證。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