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 Living Peace

美國

中文: 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Stati Uniti d’America),是由50個州所組成,領土由西北的阿拉斯加州到最東南端的佛羅里達州,幅員遼闊。
1961年,第一批普世博愛運動的成員從意大利遠赴美國,初期分別在曼哈頓、芝加哥和波士頓設立最先的普世博愛運動中心。大約70年代末,又在聖安東尼 奧、洛杉磯、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哥倫布和亞特蘭大相繼成立普世博愛運動中心。1986年位於紐約海德公園的露明瑪利亞之城(Mariapoli Luminosa)落成,成爲普世博愛運動在北美洲的中樞。
1964年,盧嘉勒( Chiara Lubich)第一次到訪紐約,她這樣描述:「我被這個國家深深的打動,給我留下良好的印象……,我 覺得美國特別適合普世博愛運動的精神,在這兒沒有任何種族優越感的氛圍,反而具有明確國際性的意識,民風簡樸。我在彌撒中為普世博愛運動在這個大洲的發展 而祈求,希望天主聆聽我的禱告,因為我是為拓展祂的王國而祈求。」  盧嘉勒的禱聲獲得俯允。事實上,過去的幾十年來,普世博愛運動的團體在全國發展蓬勃,欣欣向榮,繼而開拓了與其他宗教的對話,例如猶太教徒與合一靈修接觸 後,展開在生活上的對談、專
1997年5月,她應伊瑪目W.D.穆罕默德的邀請與大約 三千位聚集在哈林馬爾科姆沙巴茲清真寺(Moschea Malcolm Shabazz)的回教徒談及合一的靈修(spiritualità dell’unità)。然後,她在聯合國總部由世界宗教和平議會(Conferenza Mondiale delle Religioni per la Pace)特別為她而召開的專題研討會上發言,談到各民族的團結。最後,康涅狄格州費爾菲爾德聖心大學(Sacred Heart University di Fairfield)給盧嘉勒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2000年,伊瑪目W.D.穆罕默德再次邀請盧嘉勒回到美國,他說:「美國需要您的訊息!」於是當年十一月,他們兩位的團體合辦一個稱為『宗教團體在一 起』的會議。五千位基督徒和回教徒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聚首一堂。 其後,這類的聚會在不同的城市陸續舉行,所舉辦的周年活動都猶如家庭的大團圓,勝於對談的會議。盧嘉勒最後一次美國之行是接受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天主教大 學(Università Cattolica di Washington D.C.)授予榮譽教育學博士學位(laurea honoris causa in pedagogia),超過三千位人士參與頒授典禮,包括猶太教徒、佛教徒、印度教徒和無數美國籍的 非洲裔回教徒,突出普世博愛運動在不同宗教對談(dialogo tra le religioni)上的貢獻。 此外,美國19家企業參加共融經濟(Economia di Comunione )的計畫,包括各行各業的公司,如環境工程、藝術、教育、農業、休閒和商業諮詢等。
2011年普世博愛運動現任會長傅瑪利(presidente dei Focolari Maria Voce )和協同會長方樂德專程探訪(recente visita)美國,普世博愛運動來自加拿大、美國和加勒比地區的代表共1300人參加慶祝會,當中 也包括許多的猶太人和美國籍的非洲裔回教徒。 恰恰在50周年的場合上出版一部名為《普世博愛運動——在美國生活合一靈修的概況》(Focolare – […]

[全部資料]

印度

印度是一個次大陸的國家,超過一億七千萬人口,不久將來人口將遠遠超過中國。印度在全球大國的經濟上不斷攀升,但同時文盲、貧窮、營養不良的數據相行不悖,雜處各大宗教。印度教徒佔人口百分之八十,基督徒佔少數,只有百分之兩點三。由此可以理解普世博愛運動的對談工作發展蓬勃,恰恰處於各大宗教的氛圍中,尤其是印度教。 1980年普世博愛運動已傳播到印度,目前在孟買(Mumbai)、班加羅爾(Bangalore)、果阿(Goa)和新德里(New Delhi)設有普世博愛運動中心推行各類活動,包括瑪利亞之城;每個月為成年人、家庭和青年而設的聚會。在不同城市已有活躍的組別生活普世博愛運動的靈修精神,如瓦塞(Vasai)、浦那(Pune)、潘吉姆(Panjim)、馬爾高(Margao)、瓦斯果(Vasco)、提基(Trichy)等。 不同類別的小型社會工作在普世博愛運動團體的週邊衍生,例如兒童教育;爭取女性的人性尊嚴和透過『遠距離助養計划』幫助有困難的家庭,最著名的包括在印度南部的伊南伐里爾(Ilanthalir)(泰来米尔Tamil語是指栽培)和孟買的乌迪沙(Udisha)(意思是旭日曙光),成立的目的都是給周圍的窮困情況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目前合計幫助大約2400位兒童和家庭,在青年方面,尤其致力推廣傳揚普世手足情誼的價值觀,邀請其他所有宗教的青年參與大型活動,甚至是國際性層面的舉措。2009年具合一青少年特色的超級大會(2009 il Supercongresso)恰恰在印度哥印拜陀(Coimbatore)舉行,把全球的青少年帶到印度去。另外最近(2011年9月在孟買)又切實地舉行小規模的新人類(Umanità Nuova)聚會。其中一位參加者是果阿的醫生發起一個流動診所的服務,名為“Prabhu Prasad”診所,帶動不同類型的醫療服務人員治癒和照顧老人和兒童。
盧嘉勒(Chiara Lubich)曾多次到訪印度,主要是與印度教的弟兄展開對談。她在一個提倡世界和平的宗教會議(Conferenza Mondiale delle Religioni per la Pace)上認識印度教善提阿舒藍(Shanti Ashram.)團體的創辦人阿嵐教授(il Dott. Aram)。2001年在哥印拜陀(Coimbatore)善提·阿舒藍(Shanti Ashram)和薩爾瓦達也(Movimento Sarvodaya)運動給盧嘉勒頒發『維護和平』奬。2003年盧嘉勒應邀再度赴印度,在印度“Somaiya Vidyavihar College di Mumbai”文化中心分享她個人特有合一的聖召與普世手足的情誼。之後又繼續舉行圓桌會議、無數的研討會、會議等彼此交流意見。最近一次是2011年12月。這些對談交流的場合促進建設與印度教團體真正的手足之情,成為一份見證(testimonia),例如瑜伽的導師韋杰雅·巴哈提雅(Vijaya Bhatia)教授在第四屆印度教和基督信仰研討會上就『閱讀、詮釋和生活聖書以實現和平與普世手足之情』的主題發言。 理想的生活可以具體落實在日常生活上,正如一位孟買女青年的經驗,她甘願為一位有緊急需要的人支付一筆龐大的醫藥費用。當天晚上醫院管理人員給她打電話告訴她計算錯誤,退還給她三百盧布。 實踐福音的經驗反映出不僅可以在個人自己的層面上落實,也可在社會方面。他們可能由於統計數字而惶恐,但他們卻朝著印度聖雄甘地所教導的話而生活,『去改變達到那個你所渴求的世界』。手足情誼的種子日益成長。

[全部資料]

愛爾蘭

「假如你在黑暗在,仍然保持如綠葉樹枝的心境,那麼,上主會派來小鳥於黎明之際在那綠葉樹枝上歌唱。」(愛爾蘭的諺語)
愛爾蘭的歷史悠久,也保存根深蒂固的基督信仰。事實上,要追溯到西元五世紀,即432年聖人博多(San Patrizio)把福音傳到愛爾蘭。
愛爾蘭具有傳統古老的凱爾特(celtica)民風之稱,還有民謠國樂和傳統大河之舞(Riverdance)馳名遠播。歷代偉大的文學作家中有四位獲得諾貝爾獎。不過,愛爾蘭在近代歷史上也經歷悲慘的一段日子,就是直到90年代北愛爾蘭的基督徒與天主教徒暴力的衝突。另外,震驚整個天主教會性醜聞案,還是一個沒有復原的創傷。
讓我們重溫2010年3月教宗本篤十六世致函(lettera ai cattolici irlandesi)愛爾蘭天主教徒,那些話仍然有著強烈的迴響。他說:「你們正要面對種種挑戰的這一刻,我懇求你們要緊記:『你們是從那岩石上邊鑿下來的。』(依51:1)」這些話正要煉淨愛爾蘭的教會,使之重生,而今年2012年6月10日至17日在愛爾蘭要舉行第50屆國際聖體大會。
這塊土地也藉著普世博愛運動真正福音化的生活與建議而獲得灌溉。1969年,瑪嘉烈·雷朗(Margaret Neylon)從英國回來,如許多其他人被剛發現的那種新生活一點兒的影響所感染,就是(耶穌所教導的)每個行動以愛為基礎。她與罹患肌肉營養不良症的兒子艾迪(Eddie)一起成為愛爾蘭普世博愛運動初期的支撐者,逐漸吸引著更多人,有助於成立愛爾蘭第一個普世博愛運動中心(1971年),第二個(1976年)相繼成立。目前全國有五個普世博愛運動中心。隨後,又發展一個長期培育中心,稱為莉爾達(Lieta)福音小城,是紀念阿根廷的女核心成員莉爾達·貝托洛(Lieta Betoño)而命名。她在愛爾蘭服務了30年,給許多人介紹合一的理想,直到2002年因病重而逝世。
許多的世事編織起普世博愛運動在愛爾蘭發展的各個階段。1973年安娜修女決定帶領一群天主教和基督教青年參加國際新青節,當中有第一位愛爾蘭普世博愛運動女核心成員莎莉·麥·阿里斯特(Sally Mc Allister)。她原先居住在貝爾法斯特(Belfast),決定加入恐怖主義者的行列,採用武力鬥爭,但她在福音中發現一個更偉大的革新,能給分裂之苦和自己人民互相的仇殺添上意義。
目前,普世博愛運動的精神已在各個層面上傳播,包括各類型的聖召;與其他天主教運動、其他教派和錫克教團體的成員一同合作發展。1991年共融經濟誕生後,某些愛爾蘭的企業紛紛按這種精神來經營,例如保露·康諾裡(Paul Connolly Optometrist,)驗光配鏡公司;網匯電訊(Nettraffic Telecomunicazioni)和輕鬆學英語的國際學校。
合一青少年(Ragazzi per l’Unità)又發起許多的舉措給城市重拾和平與希望,如製作一套錄影片介紹他們在城市灰暗角落添色彩;參加『合一接力跑』的全球性行動,於2012年5月12日在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國會總部前舉行(tappa irlandese si è svolta a Belfast,)。『合一接力跑』行動包括在全國許多學校中透過體育活動提倡『金科玉律』;又有小孩子『愛的骰子』的活動等,都成為籌備聖體大會的牧民功夫。
2004年盧嘉勒(Chiara Lubich)探訪愛爾蘭,與當時的總理瑟安·巴迪(Sean Brady)、都柏林總主教迪亞穆德·馬田(Diarmuid Martin)和其他主教會晤,還有愛爾蘭主席瑪麗·麥·阿里瑟(Mary Mc Aleese)。現任歐盟主席兼總理貝蒂爾·阿恩(Bertie Ahern)和整個愛爾蘭的普世博愛運動成員見面。
盧嘉勒在那個場合上表示:「我們有必要促進合一,基督徒合一能見證信仰,以今天不一樣的方式……,而我相信活生生的見證和真實的家庭生活與信仰生活是其中最重要的事情,藉此我們可以為我們祖國的未來而貢獻。」
2012年6月10日至17日,這一回是傅瑪利(Maria Voce)與協同會長方樂德到訪愛爾蘭又參與國際聖體大會,並應邀就已落實的聖言發言作見證。普世博愛運動又主辦大會多姿多彩的節目,如為青年而安排介紹白嘉勒的生平;共融經濟和教會的共融的工作坊;又或者從公開的聚會到6月14日在貝爾法斯特聖公會聖安納主教座堂舉行大公合一的聚會等,藉此一起在聖體大會為教會之間的對談作出貢獻。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