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 Living Peace

各基督宗派

來自大約350個基督宗派和教會團體的信徒;既堅定地紮根於自己的教會,但同時又懂得在不同教會的信徒之間建立一份維繫,這正是普世博愛運動內大公合一運動的生活寫照。
宗旨:普世博愛運動願意付出一己之力,消除分裂教會的圍牆;打破成見,並為不同類型的對談營造空間,使之帶來成果。生活化的對談正是基督徒得以見證能一起生活的園地!
根基:在合一靈修光照下,以落實福音為根基!不同宗派的基督徒在落實這種靈修精神時,意識到並渴望加深認識大家共同的信仰遺產,繼而珍惜和運用蘊含在不同教會內靈修生活的資源。其新穎之處在於大家感到屬於同一的大家庭,耶穌給予的新誡命就是彼此維繫的基礎:「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若13:34)在耶穌的愛內結合,就是獲得耶穌親臨在祂的門徒中間的先決條件 (參閱18:20),也成為了普世博愛運動大公合一運動的生活特色。
大公合一運動上的一條嶄新道路: 普世博愛運動致力大公合一運動至今已有50年,生活化的對談脫穎而出,這是天主的子民拉近教會宗派之間的距離可以做出的真正和特有的貢獻,從而致力重建教會宗派之間完整與可見的共融。盧嘉勒指出:「每個教會宗派在過去的世紀中,由於互相之間此起彼伏的冷漠和誤解,不然就是互相仇視的態度而導致在某種程度上把自己僵化起來。為此,大家都需要有加倍的愛,甚至有需要一股愛的浪潮來灌溉整個基督信徒的世界。」(格蕯Graz聚會上的講話)
成果:這種生活化的對談在世界各地隨著時間倍增,逐漸成為民衆的對談。目前,普世博愛運動內的成員也包括隸屬於350多個不同宗派的教會和教會團體的基督徒,當中也有一些主教,他們每年都舉行大公合一主教會議,一起落實福音的生活,鞏固在基督內的共融。
此外,在歐洲、中東和美洲已相繼成立『大公合一運動』培育學校或培訓班。
1968年,在德國奧斯堡附近的奧瑪玲(Ottmaring)誕生大公合一運動的福音小城,是由普世博愛運動和屬於福音派教會的『團體生活兄弟會』一同倡議的,這個兄弟會的精神是耶穌為合一的祈求(參閱若17)。目前,奧瑪玲大公合一運動的福音小城約有120位居民,旨在給人們見證不同宗派的基督徒的合一是可能的,而且合一在今天已是一個有形可見的事實。
『共建歐洲』:1999年,『共建歐洲』的倡議行動令不同宗派與團體的基督徒在共融的道路上展開新的里程。這個舉措建基於一個互愛的盟約,他們展開合作,為人類謀求幸福,致力維護生命、家庭、和平;幫助窮人;提倡一個公正的經濟和環境保護,以上種種都是在2007年5月12日在德國斯圖加特(Stoccarda)所舉行『共建歐洲』國際性會議中,總結會議的訊息上帶出的發展方向。
沿革:普世博愛運動内大公合一對談始於1961年,在德國達姆施塔特(Darmstadt)的一群路德宗福音派弟兄首次聽到盧嘉勒講話,她提倡一種既簡單,又徹底,建基於天主聖言的生活方式。他們深受打動,於是,在同年,經過無數次非正式的接觸和會面,在羅馬成立『合一中心』,專為大公合一運動而設的秘書處,左丹尼(Igino Giordani)成為首位負責人,直到他1980年離世。
從1995年開始,藉著一位瑞士建築師,普世博愛運動的精神也傳播到改革教會。
與聖公會的最初接觸先於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1966年,盧嘉勒與英國聖公會首牧拉姆齊(Michael Ramsey)見面。坎特伯雷所有的總主教,直到現任的威廉姆斯總主教(Rowan Williams),他們都鼓勵普世博愛運動的靈修精神在聖公會内傳播。
1967年,盧嘉勒在日內瓦首次接觸幾位基督教協進會的負責人。
普世博愛運動與東正教兄弟般的關係要追溯到盧嘉勒與君士坦丁堡雅典納哥拉一世宗主教(Atenagora I)重要的會晤。盧嘉勒親自分享說:「1967年6月13日,宗主教熱情地接待我,大家一見如故。他歡呼:『我期待已久您的到來!』他又要求我敍述運動與聖公會和路德宗的接觸。」盧嘉勒與雅典納哥拉一共有25次見面。之後,運動繼續與東正教會保持接觸,與德梅特里奧一世宗主教(Demetrio I)建立交情。本著同樣尊重和友好的精神,與現任大公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Bartolomeo I)保持接觸。同時,普世博愛運動的精神也受到其他東方教會歡迎,於是與敘利亞東正教、科普特、埃塞俄比亞、亞美尼亞和亞述等教會展開對談。
聯絡方法:
基督徒合一『合一中心』(Centro “Uno” per l’unità dei cristiani)
意大利羅馬
Via Frascati, 306 – 00040-Rocca di Papa (Roma)
Telefono:Tel. 06794798-318
Fax: 06/94749320
E-mail: centrouno@focolare.org

[全部資料]

各大宗教

Watch Videos on Vimeo: “Chiara and religions” 2014
環顧目前全球社會的趨勢,正深入地轉變成一個多文化與多宗教的社會。普世博愛運動致力謀求宗教之間的對談,因為多元宗教不應成為人類分裂與戰爭的導火線,反之不同宗教可以為建設和平與手足情誼的世界做出貢獻。
不同宗教數以千計的信徒在可行的情況下在分享普世博愛運動的精神,一起合作達成共同的目標。
事實上,普世博愛運動的精神傳遍世界各地,促進與全球各大宗教展開交談,不僅透過與其他宗教的信徒建立友好關係,也與各宗教領袖和龐大的宗教團體的成員交流。多年來,普世博愛運動與擁有六百萬個成員的日本佛教平信徒團體立正佼成會;美國非洲裔美籍回教徒運動和南印度生活甘地精神的不同團體等已建立起友好的合作關係。
源流
1977年,盧嘉勒在倫敦接受譚烈頓宗教進步獎。她在接受頒獎的儀式上對出席的不同宗教的知名人士分享她的經驗。當時盧嘉勒有一份強烈的感覺,似乎在場的所有人,即使他們信仰不同,卻是屬於同一個大家庭。離開禮堂之際,恰恰是這些屬於各種宗教傳統的人士(佛教徒、回教徒、猶太教徒、錫克教徒、印度教徒等)紛紛上前熱烈地祝賀她。很明顯,運動的靈修精神,不僅僅適合與基督徒分享,在某一種幅度而言,也可以與其他宗教的人士分享。為盧嘉勒而言,天主藉著這些場合做標記,使運動明白到要與任何傳統的宗教人士展開交談。
根基
普世博愛運動所提倡的對談主要建基在靈修上,尤其以愛為核心。運動的靈修獲得其他宗教與文化即時的迴響,尤其是那條金科玉律:『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恰恰在踐行這條金科玉律,能建立起奏效的對談。
對談的成果
重新發現自己信仰的根;那些能把我們團結在一起的事物;落實手足情誼的生活經驗等等,都是以共融精神實現對談所結出的果實,為建設人類大家庭的團結合一而作出貢獻。此外,尤其是在暴力、種族與宗教不和而造成社會組成部份嚴重分裂的地方上,更加強了各方的共同努力,建設合一,締造和平。同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衍生實現人道主義的重大成就。
對談的培育工作
位於大谷地(離開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不遠)的和平福音小城,成立一所與各大宗教展開交談的學院,定期舉行培育課程,小城也是在亞洲傳播合一靈修的聚會中心。
聯絡方法:
普世博愛運動『各大宗教對談中心』(Centro per il dialogo interreligioso):
意大利羅馬
Via Frascati, 306
00040 Rocca di Papa (Roma) IT
電話:+39-06-9497489
傳真:+39-06-9496221
電子郵址:info.dialogointerreligioso@focolare.org

[全部資料]

二零一零年 三月份 生活聖言

「我實在告訴你們:假如你們有像芥子那麼大的信德,你們向這座山說:從這邊移到那邊去!它必會移過去的;為你們沒有不可能的事。」 (瑪17:20)

[全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