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司鐸:懂得共融與對談的人

 
坐落意大利盧比亞諾的『我的葡萄園』(Vinea Mea)靈修中心重開,也標誌着為司鐸、執事和修生而設的「共融學校」又開學了,主要為神父、執事、修生提供共融和對談的課程。

司鐸既要懂得為一種『新的牧靈』而付出生命,來服務人類的『基督·司鐸』,又隨時樂意走向「主要偏遠」的人群。傅瑪利(Maria Voce)以這些祝願的話來回應教宗方濟各的呼籲。在「我的葡萄園」(Vinea Mea Centre)的司鐸靈修中心正式重開的場合上,傅瑪利指出中心的宗旨與挑戰。中心的開幕禮於盧比亞諾(Loppiano)國際中心舉行,並利用互聯網直播。出席的嘉賓包括馬里奧·枚尼主教(Mons. Mario Meini)和盧燦諾·若望尼提主教(Mons. Luciano Giovannetti),還有附近城市的市長。另外,來自不同意大利地區超過200位人士參與。

傅瑪利強調「我的葡萄園」中心的重要性。中心是盧比亞諾福音小城的一個組成部份,從事培育工作。她指出:「盧比亞諾既是教會的一個活細胞,又是新社會的藍圖,要向世界展示以福音愛的精神為基礎所建立的人際關係。這個地方陶成了『新人』,對於交談和共融抱著開放的態度,懂得把自己的生命作為禮物,送給他人。」

傅瑪利重溫盧嘉勒(Chiara Lubich)於1966年,在快要成立的司鐸學校,向神父祝願說:「要懂得列於次要位置;要擺脫任何名利的奢望;要確保耶穌在您們中間。」以這種方式必然讓耶穌產生一種「嶄新」的牧靈方式,並陶成「更新的司鐸,成為隨時樂意為人人付出性命的神父(priests )」。盧嘉勒又預祝這樣的經驗也能在其他國家增加。

「萬福藝術中心」( Ave Art Centre )的兩位建築師韋達·贊諾連尼(Vita Zanolini)和艾倫娜·德·塔蘭托(Elena Di Taranto)解釋在重建這座16世紀方濟各修會舊院舍的難處,他們考慮到要配合這所司鐸學校的生活方式和共融特色。他們繼續表示,尊重的對談文化就是承傳歷史悠久的建築物的見證。

費索肋主教馬里奧·枚尼蒙席的講話中,突出了司鐸的人性的一面,他們與人類並肩,視人人為弟兄。蒙席說:「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提醒我們,司鐸是『從人群而來』,他肩守的是『團體的職務』。教士的靈修不可依附於某一個文化或環境,反而,要懂得與全球齊聲和應;呼吸到現今歷史的氣息;成為共融帶領者的神父。」

「我的葡萄園」負責人匈牙利籍的艾姆肋.吉斯(Don Imre Kiss)講述培育司鐸的方法和課程,他說:「我們都屬於同一的團體,即使我們分別在小型的『普世博愛運動中心』生活,保持家庭的氣氛,大家的互愛既具體又深邃,從中可以學習到這所司鐸學校的特有宗旨,在不同環境下落實所謂『共融靈修』的生活方式,一種教會共融的新幅度。」

評論的守則(500)

 

另外可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