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神恩」主要表達和提供些什麼呢?人類正在經歷一場支離破碎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貧窮和饑餓仍需解決。由於缺乏變革的希望,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關係漸趨惡化,還有更多情況發生……但是,全球各地無數人倡議,並以生活事實表明他們接受了盧嘉勒的理想。最重要的是,所有人都承諾先改變自己。影響無處不在,而且不計其數的社會倡議,表明人類仍然能夠進行社會變革。
每一個國家有不同的經歷,發生著數不清的變化。例如:薩爾瓦多·布魯羅(Salvatore Brullo)在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創建了義大利移民人才中心, 推行「有系統接待的合作」项目,能夠使40多名舉目無親的外國未成年人得到接受,他們在不同城市的許多家庭和公司的幫助下,接受了各種專業的培訓,相比過去,為自己開拓了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在世界的另一個地方,秘魯安第斯山脈海拔3500米玻利維亞,合一世界行動組織(the United World Action (AMU))倡議「在安第斯山脈創辦一所學校」,這項工程使得今天250名兒童可以到新學校接受教育。全球其他1129名兒童也找到了新的家庭資助,這要歸功於新家庭運動(the Action for New Families (AFN)倡導的海外助養兒童計畫,該組織是一個非盈利機構,旨在為家庭提供支援和教育計畫。這些只是十周年紀念中的一些或大或小的舉措,促成了世界各國相遇、會談、交流和彼此學習的機會。
慶祝活動將於3月3日在岡道福堡(羅馬)舉行。普世博愛運動國際中心負責福傳領域的兩位顧問之一蒂姆·金(Tim King)解釋說:「此次活動將與大家分享那些成為社會變革驅動者的善行與經歷,還將講述盧嘉勒神恩的另一個特點——『我們這個引人入勝的時代』。」他繼續說:「我們將集中闡述盧嘉勒神恩的社會性,關注人類所承受的創傷,與那些具熱情與創造力,並受到盧嘉勒話語的鼓舞的創業家、青年、家庭和普羅大眾,創建一個有關小型計畫卻涉及廣大範圍行動的全球性互聯網。」戰爭時期(即「運動」初期),普世博愛運動的創始人就解釋了他們所有行動的意義,以及後來成為共融成員的個人承諾:「這一切都始於一個正確的決定,為解決我們的城市特倫托所面臨的社會問題作出貢獻。」
3月3日的活動將通過流媒體轉播(從羅馬時間下午4時到9時)。
合一的神恩是社會變革的原動力
